隨著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教育發展已從傳統模式走向信息化,如今正全力邁向數字化階段,縱觀其中,教育新基建成為不可或缺的推動力。以數據為核心的教育新基建,通過5G、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作用于高質量教育體系與智慧化管理體系的構建,由此造就了現階段“風起云涌”的數字校園建設。那么,究竟如何幫助管理者打造更高效的校園管理體系?數字校園基座同樣需要隨政策趨勢與時代需求而實現有的放矢地轉型升級。
數字校園基座核心任務:
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數字底座
2021年7月21日,教育部聯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對十四五期間教育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路徑規劃,要求以教育新基建壯大新動能、創造新供給、服務新需求,促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推動教育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結構優化、集約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教育專網和“數據治理”大平臺,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數字底座。
究其任務本質,從學校管理而言,是進一步突破教育新基建的單一技術邏輯,走向更廣泛的數字化工具創新應用階段,打造能夠服務于新時代校園管理的教育生態,讓富有成效的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各級各類學校。
數字校園基座建設投入方向
打通教育信息資源大數據
助力統籌管理
《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提出,要推進教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建立“覆蓋全國、統一標準、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教育政務信息資源大數據,打破數據壁壘,實現一數一源和伴隨式數據采集。
從實際操作角度看,可借助管理者業務數據看板及業務工作臺,留存過程性數據,幫助學校管理者科學診斷多種教學與教務管理問題,為各項業務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統一賬號、統一入口,統一基礎信息,避免數據重復采集,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籌管理。
構建學校高頻業務一體化平臺
實現綜合育人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也指出:需深化教育大數據應用,全面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撐教育業務管理、政務服務、教學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支撐體系,助力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的改革發展,以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由此可知,對于學校而言,集教學教研、德育管理、設備管理、校務管理與一體的綜合型平臺,可以通過在線研習打破時空界限,實現教學教研數據過程留痕,提升教學質量;通過體系化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及班級評比等幫助學校進行學生綜合素質管理,并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通過遠程設備管控守護多媒體設備安全,呵護校內網絡純凈;通過統一的基礎信息入口實現日常行政事物的管理及信發,提升信息化管理效率。
推動公共管理平臺互通
實現協同發展
《教學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推動教育轉型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實現公共服務平臺協同發展,大幅提升信息化服務教育教學與管理的能力,要著力做好已建系統運行與服務,提升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支撐教育業務管理、決策支持、監測評價和公共服務的水平,逐步實現資源平臺、管理平臺的互通、銜接與開放,支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教育機構、企事業單位利用國家已有系統開發相關應用。
聚焦數字校園基座建設,譬如,可以通過權限分角色分級管理,以數字化工具及平臺幫助各學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構建一體化智能教學、管理及服務校級平臺,從而提升其自主管理能力;同時,在過程中打造統一開放融合的平臺,推動校內各服務商數據互通互融,實現數據、賬號、信息共享,以進一步助力學校進行數據治理。
綜上,當下數字校園基座建設應全面促成數據統一的信息能力、提供校內綜合解決方案的鏈接能力、融合互通的開放能力,以服務學校管理為基底,幫助學校統籌管理,實現數據治理,真正超脫技術束縛,讓數字化工具全面賦能智慧校園建設。
注:本文為企業發布的推廣文案,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