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探索技術與學科融合模式,構建精準課堂教學新常態”信息化成果研討會在北京石景山區實驗小學舉行,教育信息技術領域專家、石景山區教委、石景山分院領導、課題組代表及一線骨干教師蒞臨會議現場,共同見證智慧校園建設及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下開展的新課程改革發展成果,吉星作為課題《基于無線微錄儀的課堂教學創新應用研究》的主辦方,參加本次活動并作課題組經驗分享。
石景山實驗小學李曉軍校長在研究匯報中表示:“信息技術可以打破學科的界限,成為無邊界學習”。如互動終端能夠打破時空限制,讓學習活動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更好地與課堂教學相融合。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原北京市電教館館長及總課題組組長潘克明匯報中說道:通過基于無線微錄儀的軟硬兼容的課堂教學數字化環境的搭建,為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幫助教師更快地將信息技術融于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透視實施智慧教育;幫助學生更快地將信息技術作為自己的學習和認知工具,更好地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學習。
于會前,與會領導及專家觀摩了學校智慧課堂應用示范課。示范課上,教師借助吉星智慧課堂互動、書法繪畫、答題互動等系統進行教學,呈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智慧趣課堂。
其中視頻對比教學、多組互動切換、即時視頻展示等功能深受老師們和同學們的歡迎,體現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其中,青年湖小學孫靜老師帶來一堂非常有趣的科學課《不斷發展的人工產品》。
在智能互動終端及智慧課堂系統的幫助下,每個小組在大屏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如何將石頭快速的移開的過程共享給全班,小組之間進行互動學習,大大提高了課堂的互動氛圍。同學們深刻體會到科技的發展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非同凡響的影響!
來自石景山實驗小學的劉千惠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堂精彩的美術課《制作藏書票》
劉老師借助互動終端,將自己演示雕刻的過程大屏展示,學生清晰觀看整個制作過程,并對制作過程有個整體的把握!
課中,老師將四個小組的作品大屏對比教學,并邀請其他小組同學進行互評,加深了同學們對課堂內容的理解,也減輕了老師的教學負擔。
一場關于“技術與學科融合”的討論
活動的最后環節是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十三五重點課題《基于無線微錄儀的課堂教學創新應用研究》專題研討,圍繞課前、課中、課后討論吉星智慧課堂與學科的融合應用,信息化專家、領導、骨干老師們打開了話匣子,各抒己見。
技術如何融入學科教學中,石景山實驗小學李曉軍校長發表了兩點見解:1、對教學重難點起到突破作用2、在學科教學中盡量做到簡便高效直觀。
來自課題校西城區青年湖小學的孫靜老師分享了加入課題以來,使用吉星智慧課堂系統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式進行教學產生的幾大的變化。
孫老師說道:多臺互動系統使用以來,對于我們這種操作類的學科幫助特別大,不僅減輕了重復說課的負擔,也即時記錄了老師和學生們的操作過程,發現問題即時交流討論,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我們的教學效率!
隨后由培訓講師詳細了介紹了吉星智慧課堂是如何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
這次研討會,我們吸取了教育信息化專家領導的建議,了解了一線教師的教學需求,吉星也將一如既往的在智慧課堂領域探索研發,為老師們提供減負提效的應用設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要為學生創造更友好的條件幫助他們成長。信息技術是課堂變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推動教學變革。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目標,吉星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希望幫助更多學校和老師實現教學變革,助力數字化校園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