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地處祖國西南邊陲,中緬邊界中段,是全國最大的佤族聚居區。作為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進入到社會主義的“民族直過區”,滄源是集“老、少、邊、山、直、窮”于一體的國家重點扶持縣。滄源縣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基本上都是依靠國家和企業幫助建設。
滄源縣是中央電化教育館常年定點幫扶地區,現代中慶和央館緊密合作,多次捐贈設備,先后為滄源縣建成了4間錄播教室,有力的支援了滄源縣的信息化建設。
2015年10月,中央電化教育館館長王珠珠帶隊,攜北京、上海等多地電教館領導以及現代中慶等企業負責人再一次來到滄源,對這個貧困縣展開了長達5天的教育調研。
在五天的行程中,包括城區完中、完小、邊遠農村學校和教學點在內的近20個調研目標。
滄源縣民族中學和國門小學是縣里最好的學校,中慶第一批無償援建的2個錄播教室,就建在這兩所學校中。教室建設、設備調試、使用培訓、技術支持,在這個距離省城10個小時車程的小縣城里,中慶做的一樣沒少,反而更加細致。就是這兩所學校,在今年年初通過錄播教室,和700公里之外省城昆明的名師完成了一次“空中教研”,進行了一場“不出校門便能與山外的名師交流互動”的在線教研活動,新穎的活動模式促進了錄播在滄源縣推廣和使用。
在滄源縣張君玲副縣長的匯報中,我們知道了在這個邊遠的縣城,錄播教室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今年,全縣53.1%的一線教師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在滄源縣所屬的臨滄市一區七縣中,滄源曬課數排名第一,并獲選推薦優課18節。
走出了條件相對較好的縣城,調研組在通往農村中小學和教學點的路途中充滿了危險,曲折的盤山公路,多次經過泥石流和滑坡路段,很多地方因為塌方漫水等原因,調研組人員需要下車徒步經過。
在農村學校我們看到,社會各界的援助已經大大改善了這些邊遠學校的教學條件,但是簡陋的校舍、斑駁的桌椅、嚴重缺乏的信息化設備、師資條件的不足等等問題依舊存在。看到這些,現代中慶周少林總經理當場對王珠珠館長和臨滄市領導表態,中慶將繼續對滄源進行援助,這一次將深入到這些大山里的農村教學點,讓中慶最新的專遞課堂方案進駐,讓這些山區的孩子,能夠有機會聽到縣城,甚至是省城最好的學校開設的優秀課程。
面對佤山孩子專注渴望的眼神和開心的笑容,我們希望專遞課堂能夠為他們開啟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們希望未來孩子們的笑容能夠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