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青年要錘煉品德修為
http://m.wandqa.cn2019年05月08日 13:51教育裝備網
——七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錘煉品德修為,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論述,是對廣大青年的殷切期待與要求,更指明了廣大青年要在時代中建功立業,必須夯實品德基礎。青年強則國強,而青年強的最集中體現,恰恰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品德修為。
人無德不立,廣大青年學生應成為開風氣之先的鮮活力量,當好錘煉品德修為的先鋒隊。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也就回歸到了“培養什么人”這個教育的首要問題上來。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立德是其關鍵核心所在。鍛造真正能肩負起民族復興重任的青年學生一代,就是要積極引導他們秉持一顆修德之心,錘煉律己向善的高尚品質,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使之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者。
錘煉品德修為,重在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是黨和國家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首先,要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以“人”為本位展開的,人的靈魂需要自己通過道德來“管理”。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傳統文化的當代化、青春化、國際化表達一旦確立,文化認同感便會撲面而來。其次,要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風范。讓青年英雄、楷模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蓬勃力量,讓在教學科研、品德修為、創業奮斗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者,成為廣大青年的榜樣。要突出共享、責任、道德在人格中的位序,融合為人、處事、做學問、做好自我等多元精神品格,構筑起青年“成人”的多維和諧因子。此外,還要從自身內省中提升道德修為。從自身潛能中錘煉青年奉獻社會和服務人民的良好品格,需要強大的內生性動力,這樣的人生“價值坐標”會更有意義,體現人之為人的精神向度。
錘煉品德修為,要明辨是非,恪守正道。面對復雜的世界大變局,廣大青年不僅要在宏觀意義上加深道德認知、增進情感認同,更要在具象層面上持續不斷地體驗和自省,收獲“善于思考”“自由表達”“與真理為友”“以學術為志業”等精神品格和積極情感,達到主體認知和客體現實的統一。還要保持定力,嚴守規矩。在外部誘惑面前,要懷有內在的德行精神,形成現代社會的規則意識,拒絕投機取巧,遠離自作聰明,用中華民族的勤勞美德和誠信傳統去創造美好生活,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同時,面對美好歲月和偉大時代,要有飲水思源、懂得回報感恩之心。感恩黨和國家,感恩社會和人民。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審慎思考自己當為他人、社會和國家貢獻什么,擔當哪些,從中不斷追尋人生真諦、生命價值和事業方向,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
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同人民一道,錘煉品德修為,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