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市借力互聯網+ 打造教育智慧模式
http://m.wandqa.cn2019年05月10日 15:20教育裝備網
衢州市通過加大對互聯網+教育的投入,統籌管理,創新機制,深化應用,多角度融合互聯網+教育,搭建智慧教育框架,探索智慧教育發展模式,助力智慧教育產業做大做強。近三年,全市教育信息化投入4.89億元,全市153所學校實現中小學校無線校園網全覆蓋,班級多媒體普及率100%。衢州市借力互聯網+,做強智慧教育的區域實踐,在省內走在前列,在全國打響品牌,先進經驗先后被編入《2017中國互聯網學習白皮書》《2018年中國互聯網學習白皮書》作為典型案例。
一、創新機制模式,提升使用效率。
一是完善頂層架構。開展“教育大數據推進年”“教育大數據應用深化年”活動,在55所試點校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以大數據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全市6個縣(市、區)全部接入省之江匯教育廣場平臺,衢州市、江山市、龍游縣成為省政府數字化轉型重點項目之江匯教育廣場應用試點區域。
二是創新分配機制。以“競爭性獲取”的方式,實現裝備配備的效益最大化。在創新實驗室、移動學習終端等項目配備過程中用公開答辯的形式,來確定配備學校。2018年對全市1800套移動學習終端以“競爭性獲取”現場答辯會活動的方式進行分配。近3年,我市已獲省補移動學習終端5834套,受益學校達73所。
三是激活裝備存量。以“寧可用壞、不可放壞”的基本理念,開展教育裝備“走出來、用起來、帶回家”活動,全市90%以上學校的計算機房允許學生空余時間自主使用, 6000多臺電腦走出機房,成為學校公共區域的學習終端。
二、搭建智慧教育框架,激活智慧資源聯盟。
一是建設基礎數據庫。依托和整合現有各業務系統數據,初步建成包括學生數據、教師數據、培訓數據、裝備數據、事業統計數據和計財數據等為內容的教育基礎數據倉,形成統一的市級教育管理數據倉。
二是促進優質資源共享。依托“之江匯”教育廣場集聚全市數字教育資源48.9萬件,26.7萬師生開設了個人學習空間,全年訪問人數達到929萬,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2017年該市的教師空間活躍度列全省第二位,學生空間活躍度列全省第一位。
三是結成智慧資源聯盟。在縣(市、區)組織區域內實施同類項目的學校結成應用聯盟,30多所使用平板進行數字化精準教學的中小學結成“衢州市移動學習終端應用聯盟”,柯城區建立了以書院中學為核心的大數據質量診斷聯盟,龍游縣4所初中結成學業數據診斷聯盟,7所學校結成農村數字校園建設聯盟,市區7所學校形成了“食堂大數據應用”聯盟,各聯盟定期開展交流活動,有效推進智慧教育良性發展。
三、探索衢州模式,發展智慧教育。
一是校園管理智慧化。應用數字校園應用模式,提出了“技術筑框架、用心注靈魂”的發展理念,發揮“創客”精神,自主改造、研發適合學校日常管理與服務需求的平臺,師生考勤、校車管理、報修等行政后勤事務全部實現數據化、自動化。目前,全市已啟動“一卡通”建設學校85所,占全市中小學總數的26.3%。
二是比賽活動多樣化。2017年衢州市承辦了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主辦的 “互聯網+”背景下的信息化教育應用高峰論壇,來自全國各地高校、企業和基礎教育領域的160多位專家出席了本次活動。 2019VEX機器人世界錦標賽中,浙江衢州柯城區新世紀學校機器人社團獲得2019VEX機器人世界錦標賽技能挑戰賽世界冠軍。
三是人才培養專業化。引進專業人才,高效發展,邀請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祝智庭在衢州設立了專家工作站,聯合本地學科教研員,融合產、教、研各方面資源,定期開展專家講座、課堂展示、反思和評課、聯盟工作經驗交流,確保移動終端教與學順利開展。以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育大講堂”等為載體,開展骨干教師應用能力培訓、之江匯教育廣場應用培訓、智慧校園培訓等各種培訓班。2018年舉辦教育信息化系列培訓9期,培訓教師人數1234余人次。
四、推進教育服務轉型。
一是推進跑改項目。以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支撐教育為民服務 “無差別受理”。緊扣入學報名、教育繳費、學生資助、轉休復學、校園生活、家校互動、考試服務、加分確認、畢業證明等教育服務關鍵小事以及辦學審批等事項,借力互聯網+推進教育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2018年,龍游縣先行推行無紙化入學報名試點,惠及1408名學生,2019年全市推廣。全市393所公辦中小學校、幼兒園和25所民辦中小學校100%實現網上繳費。
二是助力因材施教。各校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選擇應用項目,55所試點學校已將數據分析技術應用于學業水平分析、課堂教學評價、后勤管理、學生服務等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柯城區白云學校利用“考試診斷和分析系統”對每次考試產生的教育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每次考試后可智能生成學生錯題本向學生和家長推送,至今已生成6000余份錯題本,為師生的教育學提供科學參考。
三是豐富教學形式。全市有近200個班級采用平板進行教學、公辦普通高中學科教室23個學科教室和10個通用技術教室、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創新實驗室10個。打破教學相對單一的師生對話模式,通過信息技術增加了多媒體和網絡交互等豐富形式,增加了課堂師生數據互動模式。
四是助推教育均衡發展。依托互聯網,讓更多優秀老師的課和優質的教育資源走向農村。截止2018年底,衢州市14所學科基地校分享精品課程445節,在線直播課程58次。建立同步課堂試點校3對(6所),采用城鄉學校一對一的形式,讓農村和城里的孩子共享優質課堂,教師通過網絡形成專業發展共同體開展集體備課、觀摩等教研活動。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