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人工智能時代 創造廣東教育無限未來
http://m.wandqa.cn2019年12月03日 10:55教育裝備網
為適應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要求,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11月27日-28日廣東省2019年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創新實踐共同體項目啟動及培訓會在中山舉行。會議活動由省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唐連章同志主持,中央電化教育館李萍副書記,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朱超華同志,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小莉同志出席會議活動,全省共150多所共同體的項目學校負責人、核心成員近300人參加。
會上,中央電教館李萍副書記圍繞黨中央有關教育的政策背景和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要求,結合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省級教育創新實踐共同體的實際,提出“重協同、促開放”、“重研究、促成果”、“重變化、促發展”的共同體建設要求。
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朱超華從“為什么開展創新實踐共同體”、“共同體有什么進展和經驗”、“如何推進創新實踐共同體”三個問題出發、明確了廣東探索省級創新實踐共同體的工作思路,并要求各地在省教育“雙融雙創”智慧共享虛擬社區平臺推進創新實踐共同體的基礎上,主動創新機制探索、項目實施、工作推進方式,引領、支持區域及學校開展教育信息化創新實踐共同體,探索信息化教學應用推廣的“共享、共建、共治、共贏”的長效機制。
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小莉同志致歡迎詞,介紹了中山教育信息化建設特點與經驗。
培訓會組織系列學術講座、教學觀摩和研討沙龍。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蔣鳴和教授圍繞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應用模式和網絡學習空間協同推進實踐,闡述了基于案例研究的信息化教學共同體的協同推進的方法與實踐路徑。南方科技大學趙建華教授解讀了共同體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并從當前教師專業成長的知識與能力結構的要求出發,闡述如何通過共同體項目實現經驗分享、資源分享、互學互鑒、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轉化。華南師范大學柯清超教授結合認知理論的基礎和技術驅動的要求,提出通過互聯網+智能科技重構教育生態,創建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的信息化教育教學創新實踐共同體。
來自佛山市、武漢市、華南師范大學等有關專家作了主題分享和交流發言。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