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質量監測實施路徑的浙江探索
http://m.wandqa.cn2020年06月30日 09:47教育裝備網
教師教育質量監測是新時期全面提升教師質量的戰略選擇和全新行動,也是教師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包括為何監測、監測什么、如何監測、監測結果何用。2014年,浙江省成立了全國首家省級教師教育質量監控中心,6年來從監測理念、監測內容、監測方式和監測結果4個維度探索教師教育質量監測實施路徑,為我國建立教師教育質量監測機制提供了實踐參照。
聚焦教師畫像的個體描繪
隨著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總體要求更加明確,質量監測作為一種大規模評價,使用項目反應理論、認知診斷模型等現代測量理論與技術,在更大程度上實現了對包括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在內的教師教育綜合質量信息多維度、多層次深入挖掘和分析,對教師畫像進行“個體描繪”。
新時代教師教育質量監測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理念,重點關注教師德育能力,促進教師成為“四有”好老師。浙江省在“十三五”教師教育創新工程的首要任務就是“師德養成教育”。教師教育質量監測應突出師德師風建設,重視教師個體在教師教育過程中品格、德性、情感、價值觀、知識、技能等方面全面發展,也要以了解掌握教師和學生全面發展為旨趣,實現個體描繪的教師畫像。
建立基于教師畫像的教師教育質量監測標準。結合全國教師信息管理系統和師范專業認證標準等全國性教師教育質量監測標準,對教師教育質量實際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結合教師的個人特征、職業特征和社會特征來構建聚焦教師個人畫像的教師教育質量監測標準。浙江省在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中,通過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性測評,用雷達圖等可視化形式,旨在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進行個體畫像式描繪。
立足過程本位的全面監測
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師教育質量監測應當立足過程本位,實施全面監測,重視教師教育過程各種因素變化,尤其要對教師和學生發展變化的過程進行全面監測。
關注教師教育質量的跨學科多元監測內容。開展跨學科多元綜合評價,多維度、多視角整體監測教師綜合品質和能力,逐步實現從重視外在教師教育質量的評價或保障到重視教師教育質量多元內容的綜合監測轉變,為全面提高教師教育質量提供可靠證據。為適應新時代教師學習方式的變革,浙江省教師教育質量監測實現了從描述教師整體的學習結果到對教師個體學習過程的畫像,從基于結果的階段性、終結性監測轉向過程本位的形成性、表現性監測,將針對學習的監測和為了學習的監測轉變成為作為教師教育質量一部分的監測,在教師教育發展過程中進行多次、即時、動態監測。
開發教師教育質量監測的綜合指標。為了實現過程本位全面監測,需要制定針對性的教師教育質量監測指標,不僅需要考慮輸入條件涉及的基礎指標,也要考慮與學科知識、技能相關的硬性指標,更要重視教師的內在素養,如個人品質、道德品格,及教師教育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德育能力等軟性指標。浙江省在教師教育質量監測過程中,分別在普通高校師范生培養和教師培訓質量方面建構了包括基礎指標、硬性指標和軟性指標的教師教育質量全面監測的內容指標,包括600多項觀察分析指標、95套量化統計分析表格。
基于精準數據的持續改進
新時代要求建設全國教師教育基本狀態數據庫,建立教師培養培訓質量監測機制,發布中國教師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需要基于教師教育質量的精準數據,并進行持續改進。
建立教師教育質量監測結果的定期公示或發布制度。浙江省建立了教師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定期公示或發布制度,如定期發布教師教育質量監測報告,結合師范生專業認證發布師范生培養常態數據分析報告,結合教師培訓要求發布教師培訓質量評價分析報告,并將監測結果和改進意見反饋到各培養單位。此外,在教師培訓質量推門聽課和抽查中,也將監測結果應用于各地年度教師培訓績效考核,加強持續改進。
建立基于通報批評、追究責任、限期整改等手段的問責制度。浙江省以省教育廳為依托,建立了基于通報批評、追究責任、限期整改等手段的教師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問責制度,以發現反饋問題、接受監督、質量改進、改進問責等為具體措施,形成“監測—改進—再監測—再改進”持續改進機制,確保了教師教育質量監測持續改進機制順利運行。為加大教師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力度,浙江省實施教師教育“攀登計劃”,建立“攀登計劃”實施情況跟蹤、督導機制,省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實施情況專項督檢和第三方評估,及時對“攀登計劃”實施情況進行通報。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本文系世界銀行TCC6子項目——“十三五”振興我國教師教育的重大目標及政策建議研究項目[A12-2018-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