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教育現代化 提升教師數字素養
http://m.wandqa.cn2023年02月24日 10:17教育裝備網
教育部日前研究制定《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旨在扎實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完善教育信息化標準體系,提升教師利用數字技術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的意識、能力和責任。據了解,標準制定了教師數字素養框架,框架包括5個一級維度、13個二級維度和33個三級維度,其中一級維度包括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專業發展等5個方面。
應該說,《教師數字素養》順應了數字化時代對教育發展的要求,對教師提出了適應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的新的行業標準。這有利于教師科學、正確地理解教育數字化,提升教師在數字化時代利用數字技術進行教書育人的專業能力,推進個性化教育,滿足受教育者的多元教育需求,進而實現學校教育提質增效,培養學生應對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挑戰的創新能力。
過去10多年來,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其與教育的融合受到社會的普遍期待。但從具體實踐看,有的學校、教師對“互聯網+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存在片面、功利的理解。例如,過于強調“互聯網+教育”的規模效應,即追求一名老師講,有多少學生“同堂”聽課,這反而導致網課的個性化不足。“AI+教育”則被有的學校用于監控學生上課時的舉止、表情,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分神,并用于精細化提分,進一步刺激了應試競爭,并沒有把學生從應試負擔中解放出來。
這些都與學校、教師缺乏對如何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數字教育技術的正確認識與能力有關。因此,出臺《教師數字素養》行業標準有現實必要性。尤其是ChatGPT的出現,引起包括教育系統在內的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有專家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讓我國現有的教育優勢蕩然無存;還有專家認為,ChatGPT把教育逼到了墻角,如果還堅持同質化,教育是沒有出路的。從這種角度看,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利用數字技術推進教育變革,已時不我待。
據介紹,《教師數字素養》標準將用于對教師數字素養的培訓與評價,具體內容包括能夠掌握在教育教學中選擇數字化設備、軟件、平臺的原則與方法;能夠運用數字評價工具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應用智能閱卷系統、題庫系統、測評系統對學生知識準備、學習能力、學習風格進行分析;能夠利用數字技術資源發現學生學習差異,開展針對性指導等。這些都指向利用數字技術,開展更加有效的個性化教育。我國正在推進“雙減”政策,力圖把學生從較重的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中解放出來,這要求學校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而不是用一個標準“一刀切”要求所有學生。
數字教育技術具有豐富教學資源、實施精準教學、因材施教的優勢,但發揮這樣的優勢,取決于使用者本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靈活使用互聯網教育資源與人工智能技術,數字教育技術的優勢能得以體現。可如果教師上課時就對著課件照本宣科,給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那么數字教育技術的優勢,則變為劣勢,有可能讓教學失去靈魂。這甚至可能讓教師養成課件依賴癥的同時,還因過多使用電子產品而影響學生的視力發育。
這就需要基礎教育從以前的育分轉向育人,即利用數字技術,必須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2019年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也提出,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保護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顯然,數字技術就是給學生做科學教育加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教師要利用數字技術,創新課程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以此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活力,培養學生利用數字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國已經提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學校、教師如何利用數字技術,是評價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教育現代化不是形式上的現代化,而是教育理念與教育內涵、實質以及學校辦學制度、教育評價的現代化。評價數字技術用得好不好,要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推進教育擺脫應試化、功利化,重視給學生高質量的教育過程體驗,尤其是數字化學習體驗;在多大程度上推進教師改變傳統的填鴨灌輸、講授模式與題海戰術,重視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多大程度上推進學校辦學制度改革,提高管理效率,減輕教師的非教學負擔,讓教師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在多大程度上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的落地,對學生的課程學習與成長過程進行過程評價、增值評價,進而成為推進我國教育評價改革,破除唯分數、重結果評價的突破口。概而言之,隨著《教師數字素養》行業標準的實施,我國學校教育的現代化建設步伐應加快,以從容的姿態應對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對教育帶來的諸多挑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