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師數字素養需整校統籌推進
http://m.wandqa.cn2024年06月24日 09:15教育裝備網
近年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對教育產生了巨大沖擊。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如何應對人工智能等智能技術與教學融合的新挑戰、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成為教育者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其實,我國很多地區學校積極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工作,但培訓多針對教師個體的能力培訓,未能從根本上促進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整體水平的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個體發展與學校發展需求不完全匹配、個體力量難以撬動學校整體變革等。不難發現,要想從根本上推動學校變革轉型,需要整校推進。
整校推進研訓模式是以學校整體數字教育發展為前提來確立教師個體所需的數字素養,從需求分析、方案研制、整校研修、校本應用到績效評價等,立足學校實際,實現教師個體能力提升與學校整體數字化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的雙贏。整校推進研訓模式的實施需要“行政發動、教師主動、評價驅動、應用推動”,確保全員參與,整體變革。
行政發動,促使個體發展與學校發展同頻共振。整校推進研訓的前提是制訂學校數字教育規劃,以此引領教師數字素養發展。由校長掛帥牽頭制訂學校數字化發展規劃,并通過行政發動全體教師共同來參與學校數字化發展規劃的討論、完善,引導教師設定個人數字素養發展目標,確保個體需求、崗位需求和組織需求的協調統一,建立學校和教師發展的共同愿景。這一過程不僅在于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更使得個體發展與學校發展同頻共振,使之成為推動學校整體數字化教育教學發展的加速器。在學校整體規劃的引領下,設立專門的教師數字素養提升項目,確定專門的培訓學分要求,劃撥專門的研訓經費支持落地、落實。
全員參與,調動教師開展數字化研修內驅力。整校推進研訓的核心在于全員參與,關鍵在于教師主動作為。人工智能作為一項戰略性科技,正對眾多行業帶來顛覆性變革,教育領域亦不例外,每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其中。學校作為一個整體,鼓勵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規劃與實施,引導教師設定個人數字素養發展目標并積極投身學校數字化建設與發展。一方面通過專題講座、具身體驗、實地考察等形式讓教師進一步認識到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另一方面也讓教師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通過基于智慧互聯的AI教師體驗、打破物理空間的研訓等,激發教師開展數字化變革教學和共同研修的內驅力。
評價驅動,多環節推動研修“校本化”。評價包括訓前診斷、過程及訓后評價等多個環節。一是基于教育部發布的《教師數字素養》標準,在規劃引領下,通過大數據技術和智能畫像技術,深度提取分析教師發展的階段性數據,構建詳盡的教師個性化畫像,診斷識別教師數字素養的薄弱點、需求點,基于此形成“校本化”的提升需求和研訓方案,分層分類的研修目標、研修內容、研修形式,實施“有組織”的研訓。二是可以通過包括研修過程在線管理、研修測評在線實施、研修成果在線采集等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將參加教師數字技術研訓和應用情況作為教師評價體系的重要方面,推動教師主動參與數字素養的提升與數字技術的應用,共同推動學校數字化教育目標的實現。
應用推動,精準解決學用分離問題。整校推進研訓模式需要精準解決培訓的學用分離問題,尤其是應用特征明顯的數字素養。一方面立足學校實情剖析數字化教學中的問題以及教師提升能力的切實需求,由此制訂研訓方案、組織整校研訓、開展靶向學習。通過項目研究、案例打磨、教學實驗等方式,激勵教師深入探索數字化教學模式,實施基于學校真實場景的研修,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夠基于自己的工作實踐參與研修,讓研修的所有成果能夠成為具體的行動方案,與學科教學、學生發展等實踐充分地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和個性化的學習平臺,提供精準學習、問題解答、研修培訓等全方位的支持服務,實現教師跨時空泛在學習。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技術、圖像識別和生物信息識別等技術動態采集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環境,重點對教師投入和產出進行教學質量監測,可視化呈現教師質量評價以及教學改進成果。通過課例展示、課堂改進、課題研究等途徑,及時展示、檢驗教師運用數字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能力,將研訓所學及人工智能技術全面融入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和過程,并以此反映培訓遷移和學習成效,形成邊學習、邊提升、邊應用、邊檢驗的伴隨式、常態化推進機制,確保教師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實現數字素養的持續提升。
(作者徐建華系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研究員,陳瑛系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應用培訓部副主任;本文系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共富課題[編號23JYGF04]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