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http://m.wandqa.cn2025年01月08日 09:42教育裝備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牢記總書記囑托,教育戰線勇擔重任,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統籌推進,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能力不斷彰顯,我們一起來看上海、江蘇、陜西三地的創新實踐。
上海:為科技產業發展貢獻“龍頭之力”
本報訊(記者 任朝霞)持續支持75個高峰學科建設,面向科技前沿和產業發展需求超前布局未來學科領域;積極發揮高;A研究主力軍作用,全市高校年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總數超4000項;出臺大學科技園改革發展行動方案,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大零號灣”等環高校創新集聚區對區域科技產業發展的貢獻能級顯著提升……
作為教育強國建設的龍頭,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一年來,上海教育系統緊緊錨定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樹牢“教”為“科”服務、為“產”育人的理念,一體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全面提升高校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級,以龍頭之力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
上海市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對高等教育賦能重塑,承擔國家關于人工智能未來領軍人才培養“試驗區”改革探索任務,實施人工智能促進科研范式改革賦能學科躍升計劃,支持復旦大學在全校范圍內開展“AI大課”改革探索,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分別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培養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引領者。
為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和緊缺人才培養,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揭牌成立;為培養強農興農急需的青年人才,上海海洋大學和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開設農業經營管理碩士專項班,上海海洋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開設卓越農林創新班……
一年來,上海支持各高校依托特色優勢和學科專業分類建設集成電路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現代產業學院、智慧農業學院等專業特色學院,開設微專業微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跨學科課程資源。針對涉外法治、區域國別、農業經營等緊缺人才,推進專項班培養,加快需求響應速度。
一年來,上海探索重點產業領域人才“住企聯合培養”,由企業出題、企業和高校共同答題,構建“校企聯合、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在貫通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方面,上海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科學選拔、貫通培養試點,啟動數學拔尖人才貫通培養改革,依托優質高中少年班、高水平大學英才班,探索本博貫通培養。
江蘇:越來越多科技成果走向生產線
本報訊(記者 阿妮爾)“中心現在有已經簽約的項目嗎?簽約前的概念驗證具體怎么操作?”“可以詳細講講中心‘一站式’成果轉化服務流程嗎?”……在不久前舉辦的2024中國高?萍汲晒灰讜,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以下簡稱“區域中心”)設有專門展位,前來了解信息和溝通需求的全國各地參會人員絡繹不絕。
2024年9月,教育部和江蘇省簽署部省共建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戰略合作協議。在教育部高位推動、大力支持下,江蘇舉全省之力出臺超常規政策、拿出硬招實招建設區域中心。協議簽約僅3個多月,區域中心已初步具備向全國高校提供服務的能力。
地處江蘇,服務全國。江蘇積極推動政策、資金、物理空間“三到位”,結合產業布局確定南京、蘇州為核心承載區,與省內外60多所高校對接,遴選近1000項有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一批成果有望于近期落地轉化。南京、蘇州已分別成立獨立法人機構,以市場化管理模式保障區域中心建設運營。
當前,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已正式揭牌,圍繞生物醫藥、信息通信、先進材料3個重點領域分別建設的南京生物醫藥分中心、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蘇州生物醫藥分中心和蘇州先進材料分中心正式掛牌。依托區域中心,越來越多科技成果正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我們聚焦國內材料領域優勢高校資源,構建適合高校技術成果孵化的體制機制,著力為高校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提供全方位支撐保障。”蘇州先進材料分中心常務副主任羅宏杰介紹。
目前,南京、蘇州已有各類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近百個。兩市計劃3年內搭建“一站式”公共轉化平臺,形成從項目引入、技術研發、概念驗證、小試中試到小批量試生產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江蘇將持續在省級概念驗證中心、中試熟化基地認定方面予以政策傾斜。
江蘇省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蘇預計用10年左右時間探索以區域中心為牽引、國家大學科技園為節點的“中心+節點”協同發展新模式,強化科技創新成果和拔尖創新人才高質量供給源動力。
陜西:強化融合創新提升支撐服務效能
本報訊(記者 馮麗)日前,南瑞集團—西安交大新型電力系統聯合研發中心承擔的“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配電網功能形態演化及主要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研究”等4個項目通過驗收。至此,雙方聯合攻關的第一批項目全部通過驗收。
近年來,西安交大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深入實施“6352”工程,構建“一中心、一孵化、兩圍繞、一共享”的“1121”深度融合創新模式,積極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南瑞—西安交大新型電力系統聯合研發中心便是這一系列創新舉措的典型實踐。
2024年8月,西安交大、南瑞集團、西咸新區簽署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共同推動電力行業、電氣產業、電工人才在創新港形成“資源有效對接、成果及時共享、發展相互促進”的集群配套、融合發展共同體。
目前,西安交大這種深度融合模式解決企業技術難題1200余項,孵化小微企業210余家,引入包括深交所、深創投在內的260多家金融機構,聘任了995名企業導師,2000多名專業碩博士在創新聯合體項目研發中培養。
西安交大是陜西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把高校人才優勢、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提升服務支撐效能的典型代表。
近年來,陜西面向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新增博碩士學位授予單位9個、授權點106個,建立“就業—專業設置—招生”聯動機制,調減專業40余個、控制360余個。陜西深化“三項改革”,圍繞重點產業鏈分批組建創新聯盟,強化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的科技攻關,全省高?蒲薪涃M投入同比增長11.03%,近3年全省高校簽訂技術合同4.9萬余項,成交金額255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40%。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