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尺度立規 憑溫度聚心
http://m.wandqa.cn2025年06月20日 09:30教育裝備網
在縣城3000多人的學校擔任副校長,我時常陷入迷茫與焦慮。曾經我是一名專注教學的農村教師,后來被選拔到教育局成為統籌多項工作的科室主任,5年前,我回到學校,成為分管多項工作的副校長。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如今的游刃有余,我深刻感受到,副校長的工作需要用尺度立規、憑溫度聚心。
初涉管理崗位,我曾因“尺度”把握不當鬧過不少尷尬。在分管黨建工作中,為了規范黨員學習,我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要求所有黨員教師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學習任務。本以為這樣就能保證黨建工作的質量,可結果卻事與愿違。一次業務檢查中,我發現不少教師的心得體會內容空洞。這讓我意識到,管理不是機械執行,而是需要在規范與靈活之間找到平衡。此后,我調整思路,在保證學習質量的前提下,簡化流程,將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鼓勵教師結合教學實際撰寫感悟。漸漸地,各種學習研討活動不再是“負擔”,反而成為教師們交流教學方式的平臺。把握好“尺度”,既維護了制度的嚴肅性,又尊重了教師的個性,讓管理工作更順暢。
在管理工作中,“溫度”一直是我最為看重的要素。以前分管新聞宣傳工作時,我的重心放在“高大上”的新聞題材上,眼里只有學校的特色活動和榮譽成果。直到有一天,一幕場景觸動了我:一位年輕的班主任蹲在地上,細心地為流鼻血的學生止血,認真清理學生衣服上的血漬,周圍圍滿了關切的同學。這個充滿溫情的瞬間,讓我意識到,平凡日常中的閃光點同樣值得關注。從那以后,我便將鏡頭轉向這些平凡卻動人的日常場景。當這些飽含溫度的故事得到傳播后,不僅獲得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更讓師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校園生活的美好。
在5年管理實踐的反復探索中,我逐漸領悟到化解管理矛盾的核心要義——以“服務者”的姿態取代“管理者”的權威。如今,我不再局限于機械執行指令,而是養成了先思考再行動的工作習慣。面對每一項任務,先深究為何做,再琢磨如何做好。當與教師團隊出現意見分歧時,我學會以數據為支撐、以案例為橋梁,在理性溝通中凝聚共識。處理復雜問題時,更注重激活團隊智慧,讓集體力量成為破局的關鍵引擎。
校長與副校長的協同關系,恰似兩個“同心圓”,校長錨定學校發展航向,在宏觀層面把握教育改革趨勢與辦學定位,副校長需精準權衡,既要將頂層設計轉化為可落地的執行方案,更要主動承擔責任,最終形成“心向一處聚、力往一處使”的管理合力。
(作者系甘肅省華亭市實驗小學副校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