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人才培養如何走向“本專銜接”
http://m.wandqa.cn2025年06月24日 09:22教育裝備網
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首次將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納入教育學類,山東女子學院和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成為全國首批獲批該專業的兩所院校。
托育新專業的設立,對我國托育人才培養體系將產生哪些影響?近日,在由山東女子學院主辦的“托起希望·育見未來:嬰幼兒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與會人員就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出生率降低了,發展托育有必要嗎
“我們園里的亦亦,入園時剛剛滿兩歲,她的媽媽考察了好幾個托育機構,最后還是選了我們幼兒園。”山東女子學院附屬幼兒園園長葉普蓮在論壇間隙告訴記者。
當前,我國0—3歲嬰幼兒將近3000萬,但入托率不足8%,托位缺口巨大,托育服務人才需求旺盛。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共同發力,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將托育服務從“補充性需求”升級為“剛性民生工程”。
一方面是國家戰略要求和社會需求急迫,另一方面卻是行業專業人才短缺的現實尷尬。
“我國嬰幼兒托育行業面臨的人才結構性矛盾,一是學歷層次不夠,全國持證保育人員僅50萬,本科及以上占比不足10%,復合型管理人才尤為稀缺;二是專業能力短板,現有從業人員普遍缺乏嬰幼兒發展評估、家庭養育指導等系統性知識;三是職業發展受限,行業薪資較低,人才流失率較高,機構存在招人難、留人難問題。”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姬彥紅介紹。
2021年3月頒布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中增設了托育服務相關專業,很多高職院校開設了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但大都屬于專科層次,開設職教本科層次的僅有少數院校。目前,全國開設托育服務相關專業的本科院校還不足10所,年培養規模預計不超過1000人。
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院長王飛認為,普通本科層次的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定位上注重管理能力、科研潛力和創新意識。其他辦學層次則聚焦技能應用,培養一線服務型人才。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滿足社會對嬰幼兒照護領域的多層次需求。
人才培養“專科為主”,怎樣走向“本專銜接”
“托班的孩子那么小,怎么帶啊?需要注意些什么?前段時間我很迷茫。”王立立2007年畢業于山東女子學院,如今已經在濟南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領秀城分園工作了十幾年。今年她計劃在幼兒園新開設托班,“參加了這個論壇,我堅定了信心,專業的事還是要專業的人來干。”
“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新專業的設立,標志著我國托育人才培養體系從“專科為主”向“本專銜接”的跨越。與會專家認為,這次調整是對人口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積極回應,同時也對學科專業優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怎么落實?山東女子學院依托學校原有人才培養優勢和學科積淀,以“醫學+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多學科交叉為特色,構建起“理論+實踐”雙輪驅動教學模式。
例如,針對“識別嬰幼兒非語言需求”“社區托育點負責人短缺”等難點和問題,學校設置了“嬰幼兒身心發展與支持”“回應性照護與安全保障”“托育機構運營與管理”三大培養模塊,旨在培養“會照護、懂管理、能培訓、善合作”的高素質人才。
托育本科教育已起步,未來將去向何處
托育本科教育的興起,是人口戰略、教育創新與產業升級的交匯點。論壇上,由山東女子學院發起的全國首個“托育服務本科人才培養聯盟”正式成立,成員單位包括開設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的6所院校。
“聯盟注重開放融合,旨在匯聚力量,整合資源,構建協同育人平臺,助力托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山東女子學院黨委書記呂曉黎介紹。
就如何構建科學的托育服務教育體系,浙江師范大學國際兒童研究院院長秦金亮教授認為,應通過高校、機構與社會合力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為行業持續輸送高質量人才。
與會專家認為,隨著全國托育服務質量提升行動(2025—2027年)的推進,托育機構備案率、醫育結合深度、人員管理水平等指標將成為重點關注的內容。托育本科教育可通過輸出標準化方案、培養專業化人才,助力行業從“粗放擴張”向“質量優先”轉型。
隨著課程體系完善與產學研協同機制深化,高層次托育人才將成為破解“入托難、入托貴”難題的重要力量,為“幼有善育”筑牢人才根基。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