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共融”提升小班化教學質量
http://m.wandqa.cn2025年06月24日 09:40教育裝備網
自2015年起,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學開始積極探索并實施以28人一班為特色的小班化優質教學模式。這一舉措不僅是對傳統大班額教學的挑戰,更是對學生個性化成長需求的深切回應。學校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成長視角出發,提出了“三體共融”的構想,構建學習共同體、行走共同體和興趣共同體,有力提升小班化教學質量。
學習共同體重塑課堂
課堂,是小班化優質教學的核心所在。在逸夫小學的小班化課堂上,每個班級都被視為一個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學習共同體。學校對此采取了三方面舉措。
一是整校推進,建立小組學習共同體。教師用心設計“三階問題鏈”,利用學習任務推進教學;制定“3—3—3”發言規則,每節課確保3組學生發言、3種對話形式、3分鐘沉默等待期等,促進學習共同體的深度構建。在小班化教學中,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指導,他們通過共同完成任務、分享學習成果等方式,增強了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
二是彰顯個性,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師精心設計教室的布局和裝飾,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審美需求和小班化教學氛圍,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舒適、愉悅的學習環境。
三是技術賦能,探路智能課堂評價。學校引入希沃課堂智能反饋系統,在不影響正常課堂氛圍的前提下,精準記錄小班化課堂中的每一個細微環節,即時整合、分析課堂中產生的海量數據,迅速生成“學習者畫像”與“教師行為畫像”,并提供教學改進建議。
行走共同體賦能研學
研學,為小班化創新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在小班化教學背景下,行走共同體強調學習與實踐的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走出傳統課堂,通過實地考察、項目研究、團隊合作等形式,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培養綜合能力。
學校自主研發的“走讀唐詩之路”研學課程,秉持“有玩、有趣、有文化”的原則,促進語文、數學、科學、英語等學科有機融合,使研學課程走向系列化和精品化。“一月‘逸’項目”研學課程,則以培育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為目標,以勞動、職業、非遺、節日、財商、科學、名人足跡、民間藝術等八大領域為支柱,按照每個年級學生8個月的在校時間,設計了48個獨立且關聯的項目活動,并研發項目教學資料包,實現項目在地化、生活化和系列化。
小班化教學在研學旅行中的優勢在于,教師能針對每個小組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反饋,確保每名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和成長機會。同時,小班環境也促進了更深層次的師生交流,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興趣共同體激活社團
社團,是小班化個性教學的關鍵載體。學校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共開設走讀生白天社團16個,寄宿生晚間社團26個,涵蓋科學、藝術、體育、勞技等多個門類。
小班化社團活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個體差異與需求,教師能更精準地把握每名學生的興趣與潛能,給予針對性指導與鼓勵。例如,在文學社團,教師可以根據小班成員的閱讀偏好與寫作能力,設計不同難度的創作任務,既滿足基礎需求,又激發潛能。
同時,小班化教學為社團活動的自主性與創新性提供了更多空間。學生參與到社團活動的策劃、組織與執行中,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創造者,增強了內驅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學)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