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勞動課不是“沒苦硬吃”
http://m.wandqa.cn2025年06月25日 09:46教育裝備網
把勞動教育簡單等同于“吃苦”是荒謬的,勞動教育唯有從小抓起才能起到應有效果
山東濟南一所幼兒園的孩子們熟練地包餃子、編草席、做木工的視頻近日走紅網絡,在濟南這所幼兒園的實踐基地里,孩子們系上圍裙炒菜、拿起針線刺繡、揮動錘子制作馬扎的場景已成日常,被網友戲稱為“吃苦幼兒園”。
這種“返璞歸真”的教育模式難能可貴。從一定層面來說,這是國家教育理念普及工作進一步深入以及國民素質普遍提升的表現。
至于有部分網友將幼兒園勞動冠以“吃苦幼兒園”的戲謔說法,也是正常現象,難以避免。辯證地來說,有反對的聲音,自然也有支持的聲音。比如有網友就支持說,孩子們從3歲起學習生活技能,年僅6歲的準“畢業生”已掌握20余項生活技能,“畢業就有三年工齡,經驗豐富”。
中國近現代教育家陳鶴琴在《家庭教育》中指出:“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近些年,公眾逐漸認識到游戲對于兒童教育和陪伴的重要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施多年,也讓家長對幼兒園教學的“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兒園開設了種植、烹飪、手工等勞動課程,無疑是幼兒教育與“五大領域”的重要融合,對兒童的身心協調發展、社會情感的培養意義重大。
勞動教育不僅要傳授基本生活技能,還要培養兒童的勞動品格、協同能力與社會責任感,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此,以幼兒園勞動課為例,它不僅鍛煉兒童的體格,促進兒童的肌肉發育,包餃子、編草席等能夠鍛煉手部的精細動作。通過這些勞動,兒童也能夠通過角色扮演和體驗,對廚師、木工、紡織工人等有清晰的認識。而這些教育也恰恰是為幼小銜接做好了準備,研究顯示,系統接受勞動教育的幼兒進入小學后適應性評分提高24%,這部分幼兒進入小學后,在整理書包、管理個人物品等方面更具備規劃能力。
“吃苦幼兒園”的標簽背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社會對勞動價值的深層誤解。中國青年報社近日對1603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做、習慣讓大人代勞是中小學生不熱愛勞動的主要體現。孩子不愛勞動,65.3%的受訪者指出家長主抓課業、不讓勞動是最大原因。在家中,父母包辦一切,學校如果再不抓起勞動教育,那么當這部分孩子成年后,他們該如何獨立生活?家長們有沒有想過?
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把勞動教育簡單等同于“吃苦”是荒謬的,勞動教育唯有從小抓起才能起到應有效果。《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實施近三年,從2022年秋季開學開始,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學科。該標準明確指出,中小學生要學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等。在這里,烹飪和營養被明確為學生的必備技能。從這個角度來說,多地幼兒園及時探索適應學齡前兒童的勞動教育課是必要的。
(作者系明天出版社副總編輯)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