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突圍破局:“薄弱”變“高地”——訪濟南高新區管委會教育文體部黨組書記、部長高一鳴
http://m.wandqa.cn2025年06月27日 09:44教育裝備網
區域簡況
濟南高新區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經過30多年的接續奮斗,地區生產總值增長了近600倍,成長為北方前三的國家級高新區。全區總面積291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超過40萬人,現有幼兒園109所,中小學42所,駐區高校10所,在校生13.4萬余人,教職工1.06萬余人。
過去,濟南高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在濟南市排末位。那時,全區有21所學校是隨著高新區代管其他縣區薄弱鄉鎮整建制劃轉的,占高新區學校的61%。學校差、師資弱、生源流失,是高新區難以回避的問題。到2024年,高新區小學一年級招生從9年前的2400人激增至近萬人,高新教育成為“雙招雙引”的一塊“金招牌”。
沒有深厚家底和歷史積淀,卻實現了區域教育短時間跨越式發展,為什么?本期,周刊對話濟南高新區管委會教育文體部黨組書記、部長高一鳴,試圖尋找區域教育實現彎道超車的密碼。
1
激活人
區域管理的核心密碼
記者:聽說,高新區在人事管理上有很大的突破,真正做到了教師“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多勞多得,優質優酬”?
高一鳴:2019年,高新區啟動“區管校聘”。一是建立全區“人才超市”,把所有的“學校人”變為高新區教育系統的“系統人”,實現“區管”。二是通過全員聘任,各學校根據發展需求設置崗位進行“雙向選擇”,實現“校聘”。三是落實學校用人自主權,通過直聘、選聘、交流、特聘、安置等方式,實現學校用人自主、用人自緊。在待遇上,我們從2017年就實現了雙軌制,建立教育管理干部與教職工相對獨立的薪酬體系,解決干部與教師爭利益問題;對學校、校長及教職工捆綁評價,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改革以來,共交流556人,做到了人崗相適。2024年7月,新一輪教育干部全體“起立”、競爭上崗。在本輪聘任中,高新區教育系統共聘任校級干部91人,“換血率”達65%。
記者:人事制度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何讓教師、校長認同改革?
高一鳴: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的孫雪寧老師從高中“下沉”到小學,在常人眼中,這似乎是事業的下滑,但到春暉小學入職后,孫雪寧表現出來極高的工作熱情,后來還在山東省首屆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展示中獲得個人全能及教學素養一等獎。孫雪寧老師的案例恰恰印證了我們改革的核心邏輯——在“區管校聘”機制下,教師流動不是簡單的崗位調整,而是根據個人專業特長與學校發展需求進行的精準匹配。這些舉措讓教師看到,流動不是風險而是機遇,從而形成“我要動”的主動改革意識。
2
重教研
區域變革的深層力量
記者:這幾年,高新區的學校變化很大。像最北端的遙墻中學,原來生源流失嚴重,現在也變成了周邊居民爭相報名的學校。為什么?
高一鳴:2020年,高新區教育系統提出建設“教研強區”、打造綠色質量高地的目標。如何從育分走向育人?我們從區域層面提出了“兩翼多層”發展性教育評價研究。一方面,鼓勵學校、教師在學考科目中開展精準課堂模式、素養導向命題、拓寬時空的學科實踐三個層次的探索。另一方面,通過“1+X”的學科技能抽測評價模式,將必考“1”體育學科與抽考“X”音樂、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結合,倒逼學校關注小學科。
記者:高新區提出“三擁有”行動研究,有哪些內容?
高一鳴:“三擁有”行動是指力爭實現全區學生小學畢業時,擁有一種展現才藝與審美的藝術修為、一項實現健康與活力的體育興趣、一些體現探索與創新的必備科學常識。
我們將具備不同專業特長的優秀教師進行整體統籌,跨校調配,利用課后延時在各校開設音樂、美術、體育、科學、信息等多個門類,樂器、舞蹈、球類、編程、實驗等豐富多樣的特色選修課程,面向片區內學生開放選課。截至目前,全區用這一方式開設147門選修課。
“三擁有”行動受益的是學生,更讓我欣慰的是,教師隊伍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飛速提升。全市優質課評比,濟南高新區初中學段參評教師全部獲一等獎,全市各區縣唯一;全市美術教師基本功大賽,高新區參賽教師全部獲得一等獎并晉級省賽,全市各區縣唯一;全市中小學生陽光體測班級聯賽,高新區小初高三個學段均獲一等獎,又是全市各區縣唯一。
3
重文化
區域發展的長久動力
記者:您說,文化建設是濟南高新區教育持續改革發展的重頭戲。為什么?
高一鳴:在教育領域追求卓越與進步的今天,區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教育行政部門的重點任務。深入研究會發現,文化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推動區域教育發展的核心力量。它如同無形之網,貫穿教育的全過程,深刻影響著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行為。
2020年以來,高新區教育系統積極構建文化譜系,先后形成了“態度第一,專業第二”的職業認同,“高新教育不止是拼搏與奉獻,更是智慧與創新”的專業態度,“用生命辦教育,喚醒生命成長”的高新教育承諾。文化鑄就高新教育敢領風氣之先的根與魂,更厚植文化引人、留人、育人的教師自我成長和發展沃土。
記者:好的區域文化給教育帶來了什么?
高一鳴:和高新區的教師交談,你會發現,我們的教師特別有拼勁兒。豐奧嘉園小學語文教師王溪萌,只有27歲,入職僅6年。除了市級一等獎,她的課還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精品課。2024年濟南市“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評選中,高新區中小學教師一等獎獲獎比例高達67.15%,位居全市第一,其中35歲以下教師占比過半。走進高新區的學校,你也會發現,我們的學校很有些味道。比如,金谷小學形成了以“純真如金,虛懷若谷”為校訓的“金谷文化”體系,“讓師生如同金子般閃亮”的校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