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生發展搭建“天府立交”
http://m.wandqa.cn2025年06月30日 10:26教育裝備網
在四川成都南三環與天府大道的交會處,天府立交橋每天匯聚不同方向的車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樞紐。而天府立交橋再往南,四川天府新區的教育領域內,也有一座特殊的“立交橋”,會聚不同學籍身份的學生,培養送往最適合的方向。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辦好綜合高中”“以職普融通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
2023年,四川天府新區整合太平中學(普高)和四川天府新區職業學校(中職)兩所學校的資源,創辦四川天府新區綜合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天府新區綜合高中),疏浚職普融通渠道,打破高中階段學校發展“非普即職”的局面,搭建起學生成長成才的“天府立交”。
如何“換車道”
學籍轉換為發展道路“劃虛線”
在學期末,天府新區綜合高中高二(4)班學生張可佳又多了一份底氣,對普通高中各項課程的學習有了新的進步。然而,2023年中考失利時,張可佳一家都曾以為,與普高擦肩而過后,很難再有逐夢大學的機會。
2023年9月,張可佳進入天府新區綜合高中。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她的學業成績明顯提升。經學校綜合評估后,她選擇了普通高考升學通道,轉入學術發展型班級學習,“十分珍惜這樣的機會,學習得更有勁了”。
在天府新區綜合高中,像張可佳一樣的學生還有不少。與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不同的是,該校招收職普兩類學籍學生,學生入校后打破學籍身份限制,在高一上學期的調研考試后,可以根據實際選擇發展類型。其中學術發展型和特長發展型學生以普通高考升學為目標,應用發展型學生則以對口高考升學為目標。
無論哪個發展類型,道路之間都不再是禁止越過的“實線”,而是允許“變道”的“虛線”。天府新區綜合高中學生在高二上學期結束前,都有多次學籍互轉、類型互轉的機會。
高二(23)班學生陳林鋒進校時是普高學籍,但發現理科的學習比較吃力。與此同時,通過各種職業和專業體驗課,陳林鋒和家人打破“職高學籍不如普高學籍”的偏見,決定轉向應用發展型。目前,他正在學習自己喜歡的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不僅能通過對口高考沖刺大學,也能為就業打下基礎”。
據統計,天府新區綜合高中2023級、2024級兩屆學生中,共有91名學生“職轉普”、86名學生“普轉職”。
如何“明方向”
融合課程體系成綜合發展“指示燈”
6月16日,天府新區綜合高中舉行校園開放日活動。盡管烈日當空,不少家長仍然好奇地參觀校園,細致地詢問學校的辦學情況。學籍互轉是家長關注的焦點,而“如何選擇”,則是一堂容易被忽視的“必修課”。
綜合高中幾乎覆蓋目前所有的升學通道,學生如何從中找到一條最適合的道路?
“對剛讀完初中的學生來說,要立即作出影響人生走向的決定,其實很難。”天府新區綜合高中課程教學中心主任王鴻凱說,學校構建的“至精·333”融合課程體系就是一盞“指路明燈”。
該課程體系實現課程分類、教學分層、學習分程。學校開設學術型、應用型、特長型三大類共480余門課程,其中既有文化基礎類必修課程,也有工業機器人、數控加工、編程設計等職業體驗類課程,還有勞動、國防等德育成長類課程。學生經過一定階段的基礎學科學習適應后,通過3年貫通式職業體驗和生涯規劃課程,逐步明晰個人興趣愛好和未來生涯規劃,結合自身學業情況,按程序審批后,即可轉入相關類型班級進行定向學習。
高一(8)班學生余林壕在2024年9月進校時,學習了普高課程和職業體驗課等,“所有的專業都體驗了一遍后,我才堅定了通過普通高考沖刺軍校的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天府新區綜合高中,學生即便在高一上學期結束時無法確定發展類型,也能通過選課走班的形式繼續挖掘潛力。
“有體驗才有選擇。”王鴻凱說,在融合課程體系的支撐下,學校把選擇權充分交給學生,真正將學生“被動選擇、被動分流”轉變為“主動選擇、自定方向”。
如何“強支撐”
要素融合打造復合型“基礎柱”
袁芙蓉是天府新區綜合高中幼兒保育專業教師,2023年是她職業生涯中的一道分界線。
“剛進入綜合高中時也有過迷茫,但學生的發展需要促使我不斷成長。”袁芙蓉說,與在中職學校時相比,如今參與跨學科教學設計的機會多了,開發職業體驗課的頻率高了,與幼教行業的聯系也更緊密了,這些都推動她成長為“雙師型”教師。
為滿足多類型學生培育和融合課程開設的師資需求,天府新區綜合高中初步打造出110余人的市級“雙師型”教師隊伍,同時打破原有的普教和職教師資使用傳統,一體化統籌安排教學工作,以學科建設為載體實現“群策群力互助”,以集體備課為抓手推進教師“深度融合互研”。
這種要素融合的特征,不僅體現在教師的發展上,還體現在課程、資源等方面。例如,往往集中在中職學校的實訓室資源,在這里成了所有學生職業體驗和興趣特長選修課的資源;教授普高課程的各科教師,也會為應用發展型學生開設選修課,幫助其夯實文化基礎知識。
“綜合高中絕不是普高教育與中職教育的簡單相加。”天府新區綜合高中黨委副書記、校長胡友洲表示,學校動態兼顧學生稟賦與需求,為學生搭建多樣選擇、多向發展、多元成才通道,讓“復合型學校”培養出更加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天府新區綜合高中是成都市第一所綜合高中,盡管缺乏可借鑒、可參考的成熟范例,但我們創新改革的決心不會動搖。”四川天府新區教育衛健工委副書記,教育和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遠東表示,下一步,天府新區將錨定國家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立足省級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繼續推動綜合高中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爭取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改革探索典型經驗,打造綜合高中創新辦學的“天府模式”。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