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和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的
“移動教研與教師成長”公益論壇在北京中關村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教育信息化領域150余位專家、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長、教師、社會組織和企業代表參加了論壇。作為企業代表,北京中慶納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天舒博士和技術總監孔春輝應邀出席了論壇。
論壇現場
互動交流
在論壇致辭中,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長春教授指出,教育改革是世界性難題,技術進步正在瓦解學校的圍墻,移動學習、移動教研已經不同程度地進入教育過程。今天的論壇,就是要深入研討這一新的教育現象,以期準確把握移動教研的教育邏輯,讓移動教研在創新教研方式的基礎上提高教研效率、推動教師個性化成長;同時,移動教研還要推動教師深入研究移動學習,讓移動學習產生應有的效率。
周長春教授致辭
論壇上,中慶納博技術總監孔春輝發表了《大數據智能分析,開創教育教研新格局》的主題演講,分享了中慶在教育教研上的思考和技術革新。孔提到杜占元部長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而我們的一個用戶也曾經這樣說過:創建一所處處能學、時時能學的“沒有圍墻的學校”,我們知道我們要什么,技術要為我們解決問題。可以看出應用驅動是根本,而用戶也有自己實際想要做到的事情。
中慶納博技術總監孔春輝
中慶作為服務教育信息化的企業,為了解決教師成長問題,從教研進行著手,利用現在最流行的移動技術,和比較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用戶的問題。
中慶引進人工智能技術,將移動教研與人工智能相結合,讓教研移動化、智能化,真正打造一個“處處可研、時時可研“的新型教研模式。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時抓取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行為數據,即時為教研員提供科學的行為分析報告。移動教研+人工智能,讓教研不止停留在表面,真正落實到應用上,促進教研向“處處研好、時時研好”轉變,助力教師成長。
中慶移動教研,是一種教研思維模式的變革,打通了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從以紙、筆為主要教研工具的傳統模式,過渡到通過手機、pad等移動設備完成教研活動。利用移動設備的通用性和便攜性的特點,進行了教研活動與移動設備的整合和完善,開啟了教研O2O模式;通過移動定位服務、移動社群服務和移動設備自身的音視頻特性與教研業務相融合,讓教研活動更加高效和便攜的開展,
通過對教研資源和數據的共享、挖掘,形成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新型教研模式。
面向區領導、區教研員、校領導、教師等不同角色,提供相對應的教研服務內容。針對區本教研的下校聽課、教案抽查、主題教研研討會和校本教研的師徒聽課、集體備課等提供相對應的業務服務支撐,通過對真實課堂教學的診斷、評估、反饋來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區域整體教學質量水平。
在論壇現場,來自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副會長、清華大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石邦宏教授、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長春教授、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楊丹總經理、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基礎教育期刊社社長、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宣小紅教授、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栗玉香教授、北京師范大學馮曉英教授、北京師范大學馬秀麟教授、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馬濤主任等多位教育教研專家出席論壇并分享了最新的教研觀點。中慶聽取了專家的重要講話,受益匪淺,同時也從企業的角度,發表了對教研的看法。作為服務教育信息化的企業代表,未來,中慶也將繼續持續創新、以更先進的技術和更好的應用服務教研,促進教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