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京滬兩地的教育專家,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常務副會長丁書林、北京景山學校特級教師周群、上海市普陀區教育學院信息中心研究室主任黎亮、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張生、北京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物理教研室主任、特級教師陶昌宏,蒞臨中慶總部新址中關村IC-PARK。中慶集團董事長宋東茂、副總經理陳越、研發中心總監王為之等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雙方共同探討新時期、新政策、新用戶需求的環境下中慶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
首先,中慶集團董事長宋東茂致歡迎辭并對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中慶人工智能產品的開發應用過程進行了闡述。隨著中慶智課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智課產品怎樣更好的服務用戶,滿足用戶需求,發揮課堂大數據的作用,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隨后,兩地的各位教育及教研專家對智課采集課堂數據的維度、數據對教師的能力矩陣、教研數據報告的內容等方面展開“問診”。
中慶聚焦課堂大數據,構建智慧課堂。在各地學校應用過程中智課對教室內學生和老師進行教學活動進行分析,并能夠利用這些數據分析得出學生和教師的行為畫像,包括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個體的參與度),教學模式(ST對話型、練習型混合型講授型),教學行為(教學時間占比)等。
各位專家針對智慧課堂中的學生參與度和教師能力矩陣的評判依據和標準提出相關建議。學生參與度在教學中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又和教師能力息息相關。不同學科的教學過程也會產生不同的學生數據和教師數據,怎樣更準確的判斷學生課堂表現和教師能力是會議討論的焦點。
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常務副會長丁書林在研討結束后做總結發言。丁書林指出中慶人工智能和教學結果測評更有效結合的關鍵,為中慶產品的發展出謀劃策。在未來教育技術層出不窮的態勢下,中慶可以建立更多行為模型,打通各種數據壁壘,對不同維度的課堂數據進行解讀,帶動教育管理和課堂評測更加智能化,場景化。
會議期間各位專家暢所欲言,“專家會診”式的討論,幫助中慶更清晰智慧課堂應用的進步方向;明確教研方面的數據需求,為實際的課堂和人工智能在更多場景上相互融合,提供了建設性建議。
中慶服務教育由來已久,用戶需求的變化是中慶不斷改進智課產品的最根本動力。中慶希望和各位教育專家和老師們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大數據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構建新的智慧課堂形態,助力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的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