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提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應綜合表現為九大方面,具體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從此,“核心素養”迅速成為了基礎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
科學精神主要是個體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表現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
12.崇尚真知。重點是學習科學技術知識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等。
13.理性思維。重點是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理性務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規范行為等。
14.勇于探究。重點是有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能夠提出問題、形成假設,并通過科學方法檢驗求證、得出結論等。
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勤于實踐、敢于創新方面的具體表現。
23.熱愛勞動。重點是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廣泛參加各種形式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具有動手操作能力等。
24.批判質疑。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質疑;善于提出新觀點、新方法、新設想,并進行理性分析,做出獨立判斷等。
25.問題解決。重點是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定合理解決方案;具有創客意識,能將創新理念生活化、實踐化等。
中國政府一直重視青少年創新能力的發展,當下提出探索科學精神與實踐創新素養,不免讓人聯想到首次出現在“十三五”教育信息化指導意見中的一個關鍵詞——STEM教育。
STEM教育是培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素養的教育。它著眼于復合型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和勞動力水平的提高。STEM概念由美國率先提出,并經過30年的發展,形成了成熟、完善的課程體系和師資力量。大量實踐經驗證明,STEM能以獨特的教學模式激發孩子們在參與水平、學習成績、創造力、溝通和批判性思維等方面的綜合潛能,對于培養21世紀所需人才有重要意義!
美國STEM教學模式
STEM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從實踐教學出發,一線教師對如何開發基于STEM理念的課程是困難的,個別成功的STEM教學案例又不足以形成體系。對于這一點,現代中慶的做法是:國外引進+本土化處理。2015年11月,現代中慶與美國老牌教育企業CLS正式簽署協議,雙方以合資的形式共同拓展中國的STEM教育市場。跨國攜手,讓中慶擁有一整套完整的STEM課程體系以及成熟的教與學工具,大量教具和課程有機結合的案例,能夠讓國內學校快速啟動原汁原味的STEM教學。
未來社會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使得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價值都更為復雜,需調度多學科的知識和多方面的能力。這也是核心素養強調真實情景的出發點。STEM教育一旦在國內普及,不僅能培養學生跨學科解決真實情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將成為培養學生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