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師生鍛造數字教育新名片——我國教育數字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綜述之五
http://m.wandqa.cn2023年02月13日 10:05教育裝備網
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
在近十年教育信息化建設基礎上,2022年以來全國教育系統堅定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堅持優先服務師生和社會急需,強化效果導向。
高效服務疫情防控和“雙減”,促進鄉村教育振興、大學生就業創業,支持暑期教師培訓……實力愈加雄厚、體系愈加完備的中國教育信息化事業,在支撐教育核心任務上表現亮眼,邁入了嶄新的教育數字化階段。
應對疫情挑戰,有力服務“停課不停學”
時針撥回到2020年年初。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著各行各業。疫情之下,本應于春節后開學的春季學期不得不按下“暫停鍵”。
開學可延期,學生成長不能延期。為了全國兩億多大中小學生居家學習,教育系統緊急行動,打響一場“停課不停學”的攻堅戰。
不到兩周,服務廣大中小學生在線學習的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搭建成功。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是云平臺的“看家法寶”,第一周50條資源,第二周100多條,第三周300多條……隨著時間推移,平臺的教學資源種類不斷拓展,涵蓋從小學到高中的800多節微課,包括防疫教育、品德教育、課程學習等10個板塊。
與此同時,教育部為高校線上教學推出免費開放課程資源,22個線上課程平臺提供包括慕課、SPOC(小規模在線課程)、虛擬仿真實驗課等在內的2.4萬門課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也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及時更新視頻類教學資源和實踐教學資源。
僅用20多天就為全國兩億多大中小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居家學習軟硬件支持,全國教育系統為抗擊疫情提供了堅強支撐。
歷經兩年多運行,2022年3月,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正式升級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目前已匯集基礎教育課程資源4.4萬條。
隨著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傳入我國,全國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特點,形勢嚴峻復雜。
2022年3月份,疫情突襲上海。為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上海1547所中小學的156萬余名學生全部開啟居家線上學習,在“云課堂”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云學期”。
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有優質的課程資源,有教師研修和教改實踐經驗,市級空中課堂有聚焦重難點的“名師面對面”,區級平臺有智能作業……“這次線上教學,我和同事們明顯感受到了更給力的‘環境支持’,不僅網絡更加通暢,可以選擇利用的數字教學資源也更豐富了!鄙虾J羞M才實驗中學八年級地理教師唐曉峰說。
教師如何保證教學質量?學生如何保持學習興趣?基于數字化工具和大數據積累,作業如何改進,學業如何評價?疫情發生3年來,“云課堂”里,一個個基于智能技術的教學新實踐正在上演,一場數字化支持的教學模式變革悄然發生。
呼應教育熱點,有力支撐“雙減”、畢業生就業
2021年7月,中央“雙減”文件正式發布。輿論在為政策叫好的同時,也有隱憂:學生多樣化教育需求如何滿足?學生不參加校外培訓后,“在哪里學、學什么”?
數據給出答案。
“雙減”政策落地后,原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瀏覽量、訪問人次均呈現高位激增態勢。2022年3月,平臺升級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后,日均瀏覽量進一步增加。平臺提供的課程教學、作業設計、課后服務、教師研修等資源得到了廣大教師、學生的高度關注和廣泛使用,進一步助力了學!半p減”工作。
在充分利用國家平臺資源的基礎上,一些地方積極打造基于智慧教育平臺的應用場景,著力發揮數字教育資源的效益。
“同學們,這周我們在數學課上學了年、月、日知識,那么,你們知道閏年是怎么來的嗎?中國的古人又是如何計算時間呢?”每周五的課后服務時段,浙江省紹興市李國娟名師工作室所打造的小學數學“四點半課堂”就會在浙江智慧教育平臺準時上線。這門以三至六年級數學教材為基礎,經過補充、拓展、整合而成的課后服務課程,包括復習串講、教材拓展、在線答疑3個部分,在實現全省共享的同時,還可以隨時回放,方便學生和家長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
“我們同時推出‘四點半課堂’和‘七點鐘課堂’,上線‘浙里問學’在線答疑應用場景,由名師領銜教師團隊開展線上服務,有效緩解家長‘雙減’焦慮!闭憬〗逃龔d有關負責人說。
就業是民生之本。為更高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教育部在原24365就業服務平臺基礎上全新升級建成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
“平臺重點推進了3個方面工作——開拓更多的崗位資源、健全互聯共享機制、強化網絡安全保障!苯逃繉W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副主任寧小華介紹。據統計,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上線后,2022屆畢業生注冊使用人數達547萬人,用人單位注冊55萬余家,發布崗位信息3633萬條。
為推動各地各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平臺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國家平臺著力打造部—省—高校三級網絡聯動模式,充分匯聚各省、各高校畢業生就業平臺崗位資源。截至目前,已與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729所高校及11家社會招聘機構實現互聯共享,累計提供崗位1370萬個。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借助國家平臺、湘就業、高鐵學院就業平臺等“一網二群三平臺”打造智慧就業新生態。“真沒想到在封控期間,能通過網絡面試成功找到工作。”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小吳2022年3月到上海求職,不巧遇到疫情,本以為就業無望的她,最終成功求職。
“過去依靠學校自身梳理就業信息,工作量很大,僅核驗用人單位資質一項,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使用國家平臺后就方便多了,做到了一站匯總。”中國農業大學就業創業辦公室工作人員李超表示,目前學校輔導員隊伍和就業工作團隊注冊使用平臺已實現全覆蓋。
此外,國家平臺還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指導資源,累計上線了“互聯網+就業指導”直播課107期,培訓課程資源118個系列,職業百科125個和職業案例683個。從近期抽樣調查數據來看,有31.6%的畢業生通過國家平臺實現就業。國家平臺已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招聘市場的“主陣地”。
緊跟時代步伐,有力促進鄉村振興和教師成長
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是安徽省智慧學校建設整體推進試點縣。
曾經,金寨面臨“學校點多面廣、小規模學校較多、教師結構性短缺、課程開齊開足難”的突出短板。2018年,借助智慧學校建設的契機,金寨共建設114所學校的智慧課堂教學系統1100余套,實現三年級以上年級全覆蓋,保障偏遠教學點孩子也能享受到高質量教學。如今,在金寨的鄉村學校,人們看到的不僅是在線課堂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的初級應用階段,還有智慧教育融入教學個性化定制等深度應用的場景。
從助力開齊課程到開好課程,從完善硬件配備到數字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安徽走出了一條數字化推動教育發展的鄉村教育振興之路,有效解決了教學點課程無法開好和教師結構性短缺等難題。
借助教育數字化,全國廣大農村地區推進鄉村教育振興的步伐,愈發堅實。
在青海,各級各類學校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不僅開齊語數英等科目,音體美等課程的開課率也逐年提高;在浙江桐鄉,藝術互聯網學校打破了時空局限,將名師“帶到”鄉村校教學現場,既帶來優質課程,又培養出當地的教學骨干;在廣州,超三分之一數量為農村校的白云區以智慧教研平臺為載體,統籌城鄉教研實施與管理,有力提升農村校辦學質量……
教育數字化的建設成果不僅惠及家長學生,也為廣大教師提升專業能力賦能。
2022年暑假,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線“暑期教師研修”專題,首次在線開展面向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的研修活動,1313萬名教師在線學習,約占全國各級各類專任教師總數的71.2%,其中北京、寧夏、浙江等8個省份的基礎教育教師參訓率達到90%以上。
教育部職成司面向全國職業院校組織開展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推廣網絡培訓。在“暑期教師研修”中,有7200所職業院校參與,參訓學員69.2萬人,有效促進教師隊伍在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教書育人、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和發展。
“我們根據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將暑期教師研修專題資源與學校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學習平臺定制的培訓課程進行銜接和融合,在校本部、聯合辦學教學點及幫扶學校同步上線,努力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能力,縮小教學點之間教育差距!睆V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負責人說。
據報道,教育部將把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應用與黨和國家對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部署、教師教育教學的迫切需要相結合,培育勝任新時代教育需求的“未來教師”,助力“十四五”時期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在貴州省息烽縣,借助國家和地方智慧教育平臺,兩校、三校教師同上課、同教研已經成為常態。
息烽縣云環小學數學教師于海躍說:“平臺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利器’,它可以幫助我們年輕教師吸取充分‘營養’,備好每一節課、寫好每一篇教案、上好每一堂課,讓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通過集成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把分散的優質資源整合應用,充分釋放了多年來基礎設施和資源平臺建設的潛能,更加彰顯了服務師生、回饋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優勢。
只有順應歷史潮流,才能與時代同行,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答卷。中國教育數字化事業必將行穩致遠,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