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威亞AI循證教研賦能課堂變革:2025中小學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教學成果展示在廈門舉行
http://m.wandqa.cn2025年07月03日 16:14教育裝備網
6月28日至29日,“2025人工智能驅動下的中小學高質量發展教育研討會暨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在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舉行。本次活動由福建省教育學會、廈門市教育學會聯合主辦,廈門一中、廈門實驗小學共同承辦,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福建基礎教育研究》雜志社、廣州市奧威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以“AI賦能教育:守正創新與未來人才培養”為主題,匯聚全國800多位中小學校長、教研員及一線教師,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01
領導寄語
擘畫“AI+教育”新方向
福建省教育學會副會長郭獻文代表主辦方致辭。他強調,人工智能以其強大的能力為破解傳統教育中的難點、痛點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因此,推動人工智能與基礎教育深度融合,構建智能化、網絡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新生態,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的必然要求。
廈門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廈門市教育局副局長洪軍在致辭中表示,廈門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高度重視教育數字化轉型與人工智能教育實踐。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廈門市教育局積極布局,將人工智能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突破口,全力探索具有廈門特色的“AI+教育”融合創新之路。
廈門一中黨委書記陳文強在致辭中提到,廈門一中始終秉持“守正創新”理念,確保AI服務于學生全面發展與時代新人培養目標,積極探索AI在教學、管理、教研等環節的應用。
會議現場
02
課堂實踐
呈現人機協同教學新范式
聚焦“人工智能教育教學成果展示”主題,廈門實驗小學語文老師陳小麗、廈門一中道法老師杜雨、廈門一中物理老師李佳泓分別呈現了基于奧威亞AI課堂循證教研系統的教學示范課例。
舞臺兩側的循證系統實時分析
讓觀課老師實時查看課堂數據的變化
以道法課《AI賦能下的文化傳承——廈門市文化旅游攻略設計》為例,杜雨老師以國家東西部協作戰略為背景,特別邀請寧夏學子參與遠程互動,生動演繹了“閩寧協作”在文化教育領域的溫情實踐。學生們以三張城市名片(鼓浪嶼、筼筜湖、嘉庚精神)為線索,運用AI工具生成文創明信片,紛紛進行導游式講解,在交流與合作中理解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現實意義;同時,拿起智能筆在練習紙上書寫答題,并通過教學智能一體機同步反饋作答進度與正確率,直觀呈現思考過程。
課堂上,奧威亞通過“具身智能”AI攝像機和多類型感知終端,實時捕捉、識別課堂多模態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時序分析與情境建模。課后短短兩分鐘,系統便生成課堂分析報告,分析課堂存在的問題,并基于學校評價量表生成教學一致性評價、學生群體學業質量分析、學生個體質量分析結果,為老師深刻反思課堂教學全過程提供詳實依據。
道法課AI分析報告
老師與AI師途智伴對話
03
專家洞見
共話數智時代育人新路徑
會上,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洪宇以《人工智能如何賦能基礎教育課堂教學變革——中國中小學的探索、經驗及風險應對》為題展開演講。他強調,AI并非教育的“顛覆者”,而是需要理性駕馭的“賦能工具”,在教育變革過程中,務必守住“以學生為中心”的底線,讓技術真正服務于教育本質。
華東師范大學教師發展學院院長、上海市教育學會信息化專委會主任閆寒冰帶來了《數智賦能育人模式變革與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精彩分享。她深入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帶來的紅利與挑戰,強調人機協同將成為未來教育的常態,并通過多個生動案例展示了數智賦能育人模式變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所所長曹培杰在《AI賦能未來教育變革》的演講中提出,要以數據驅動為關鍵,推動教學從模糊走向精準,借助AI實現教學流程再造,重塑課堂形態。
通過此次活動,以廈門一中、廈門實驗小學為代表聚焦式呈現了學校在數字化賦能教育教學方面的實踐經驗,充分展示了廈門市在人工智能驅動下的中小學教育數字化發展成果。未來,奧威亞將持續發揮人工智能和音視頻技術優勢,助力福建省教育高質量發展。
注:本文為企業發布的推廣文案,不代表本站觀點。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m.wandqa.cn/cp21039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