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網絡育人時空張力
http://m.wandqa.cn2025年06月19日 09:52教育裝備網
深挖理論要義、深諳網絡話語、深馭數智技術,以優質內容吸引注意力、以主流算法引導注意力、以沉浸體驗保持注意力,使網絡育人在注意力爭奪戰中立得住、打得贏、留得下
習近平總書記在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志發表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中指出,“堅定不移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隨著數智技術快速發展,網絡時空加速融合、深度互嵌,已成為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只有明晰網絡育人的時空關系,厘清網絡育人的時空挑戰,善用網絡育人的時空張力,才能把握信息革命發展的歷史主動,激活思政教育新生態,助推教育強國建設。
1 明晰網絡育人時空關系
網絡育人蘊含的現實與虛擬、壓縮與延展、彌散與繭房等時空關系,直接決定了網絡育人的時空特點。明晰網絡育人的時空關系,對于理解和推進網絡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現實與虛擬是網絡育人時空的基本構成。網絡育人的對象、目標、原則和內容,均依托現實時空的物質基礎,源于對現實時空育人規律的深入探索和實踐經驗的承襲發展。一旦脫離了現實時空,網絡育人便成了“空中樓閣”。虛擬時空以非物理性的空間和非線性的時間創造了全新育人場域,拓展了現實時空的邊界,使網絡育人擁有更豐富的教育資源、更多樣的教育方式、更便捷的教育互動。現實時空與虛擬時空構成了平行而不對立、相通而不相同的特殊關系,在網絡育人場域中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把握好網絡育人的虛實二重性,實現虛實時空的同頻共振,是形成全方位網絡育人生態的重要條件。
壓縮與延展是網絡育人時空形態變化的重要表征。數智技術的廣泛應用,使“離身”、“脫域”的人類交往格局更加凸顯。在網絡育人層面,時空壓縮不僅極大削減了原先附著在教育上的路程和時間,而且將私人、社會空間高度擠壓,學習、娛樂和生活時間深度互嵌、融合。時空延展則將人們傳統的線性時間和平面空間延展為多重時間和多維空間,為網絡育人提供了沉浸式體驗這一重要學習方式。實現時空壓縮與延展的互益性補充,是網絡育人工作重要的實踐探索領域。
彌散與繭房是網絡育人時空中人與信息交互的典型效應。在信息超載的網絡育人時空,空間的無限性和人生命的有限性決定了人的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各方圍繞注意力的競逐,使網絡育人時空呈現出彌散的開放性和繭房的封閉性。一方面,海量信息考驗著學生的信息處理和提取能力。學生在享受信息多元性、開放性的同時,極易陷入注意力彌散困境。另一方面,智能算法在實現內容分眾化、優化信息接收效果的同時,也必然使學生受到信息繭房的影響,造成信息接觸的封閉性和同質化弊端。處理好彌散與繭房的矛盾,是提升網絡育人效能的重要保障。
2 厘清網絡育人時空挑戰
網絡時空為育人工作提供了全新場域,也帶來了諸多挑戰。系統分析這些挑戰的表征和成因,是促進網絡育人高質量發展的必要一環。
虛實混淆警示我們要更加注重育人有效性。虛擬時空因“類真”和“仿真”的特點,極易與現實時空混淆。如果網絡育人虛實定位顛倒、場景混淆、策略不當,育人效果就會事倍功半。一方面,要警惕網絡育人流于形式。有的教師將現實中的教育形式“復制”到網上,把網絡時空簡單等同于物理課堂,網絡育人的全時全域、分眾教學、精準引導、沉浸展現和動態測評等獨特優勢得不到發揮。另一方面,要警惕教育理念的“脫實向虛”侵蝕網絡育人價值理性。虛擬時空盡管建立在數字技術之上,但網絡育人如果一味強調技術形式而忽視了技術與教育內容的有機結合,乃至育人重心成了“炫技”而非“傳道”,就會導致學生的關注點由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轉向技術崇拜;如果意欲取代現實育人,就會忽視現實時空的社會實踐和具身情感互動,造成價值理性衰微的消極影響。
時空整合提醒我們要更加注重育人精準性。網絡時空的壓縮與延展將原有的時空格局整合重構,給網絡育人工作制造了大量的“真空地帶”。首先,多重時空交融造成網絡育人難以精準觸達。時空壓縮模糊了個人、社會的空間分野,打破了學習、娛樂、生活的時間界限,讓原本孤立的問題產生連鎖反應和溢出效應,使網絡意識形態環境愈加撲朔迷離,導致網絡育人難以精準觸達根源群體、解決根源問題。其次,多維時空重塑導致網絡育人難以及時做到全面覆蓋。當前,網絡育人時空不斷延展,在交互形態上從傳統的信息發布區延伸至點贊區、彈幕區、評論區等,在技術形態上從基礎的超鏈接發展為算法推薦、智能生成和多模態交互系統等,在終端形態上從計算機擴展到移動終端、智能穿戴設備和腦機接口等。面對多維場域的數智化演進,網絡育人要在目標群體、作用時空和機理等方面及時調整,讓主流意識形態占領互聯網主戰場。
注意力競逐啟發我們要更加注重育人輻射性。在網絡注意力競逐中,彌散與繭房既呈現對立統一特性,又各具雙刃劍效應,使網絡育人陷入兩難困境。首先,彌散造成認知深度不足,導致網絡空間價值虛無。網絡時空包含大量資本化、商業化、娛樂化信息,這些內容以“流量為王”的邏輯和短、平、快的特點搶占注意力,致使理論化、體系化的主流意識形態難以得到應有的推送和關注,引發網絡育人時空的價值虛無。其次,繭房造成認知廣度不夠,導致個體陷入認知極化。平臺通過大數據和算法鎖定學生喜好,以個性化、分眾化推送將學生封鎖在個人主義的高墻之內,不同的視野被隔離,不同的意見被屏蔽。久而久之,個人認知愈發極化,公共討論愈發對立,網絡育人凝聚價值共識的作用可能受到制約。
3 善用網絡育人時空張力
隨著數智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的網絡時空特點愈發鮮明,對網絡育人工作形成了全新挑戰。我們要深刻把握網絡時空關系的辯證特性,運用時空張力應對育人挑戰。
以虛實張力強化網絡育人的價值引領。面對虛實混淆帶來的育人有效性挑戰,需精準把握虛擬與現實的動態平衡,在堅守價值導向的基礎上推進育人方式方法的數字化轉型。首先,我們應秉承科學性與價值性、虛擬性與現實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堅持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育人中的主導作用,促進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相統一,構建網內網外相融合的育人體系,以紓解網絡育人時空中技術理性對價值理性的沖擊。其次,我們應依托數智技術和網絡平臺,將主流意識形態以新的形式呈現于網絡育人時空,包括將傳統語言文本的抽象表述轉化為數字圖像符號的可視化敘事,將網絡中碎片化的主流意識形態內容進行智能聚合和關聯呈現,將育人方式從單向灌輸轉化為動態交互,等等。
以科技賦能應對網絡育人的時空重構。時空整合所造成的育人精準性挑戰,歸根結底是網絡育人沒有完全匹配網絡時空的運行結構,未能跟上網絡時空的發展進程。作為驅動網絡時空發展的重要動力,數智技術的應用成效直接關系到網絡育人水平。面對時空壓縮所造成的結構變遷,我們要積極運用數智技術將原先受制于知識收集、展示和講授工作的教育精力解放出來,并將其投入對教育對象的動態化分析和對關鍵問題的深層次追溯,實現育人分眾化、精準化水平的有效提升。面對時空延展所產生的育人“缺口”,可借助數智技術強大的識別、分析和決策能力,持續發現和覆蓋“真空地帶”,實現主流意識形態的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實現網絡育人場域和能力的高效拓展。
以內外合力消解時空注意力的二律背反。注意力競逐引發育人輻射性挑戰的背后,是學生在網絡時空中注意力、自主性的缺乏。在注意力競逐與算法霸權交織的數字化場域中,我們需辯證認知彌散與繭房的雙刃劍特性,通過算法素養培育與教育平臺建設的內外協同,引導學生不斷實現注意力、自主性提升。要以提升算法素養突破繭房桎梏。教師既要引導學生辯證認知算法,了解不同算法和語言模型的運行邏輯,明晰算法的功能和風險,又要鼓勵學生主動駕馭算法,利用算法實現多渠道、寬領域的信息獲取,打破信息繭房困局,實現對注意力的自我掌控。要以網絡育人平臺的高水準建設抵御彌散性侵蝕。網絡育人平臺應勇于參與注意力競逐,深挖理論要義、深諳網絡話語、深馭數智技術,以優質內容吸引注意力、以主流算法引導注意力、以沉浸體驗保持注意力,使網絡育人在注意力爭奪戰中立得住、打得贏、留得下。
(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嘉系該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2AKS021]成果)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