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體系
http://m.wandqa.cn2025年06月19日 09:53教育裝備網
高校要引導學生“胸懷天下”,放眼世界文明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從更寬領域、更廣維度觀照中華文明進程,領悟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膽識和氣魄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當今世界格局復雜多變,社會思潮多元化的文化趨勢,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沖擊。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面對各種錯誤思潮的沖擊,高校應深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充分認識到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厚植學生文化底蘊、堅定學生文化自信、幫助學生自覺抵制錯誤思潮沖擊等方面所起到的特殊重要作用,注意把習近平文化思想系統融入高校育人體系,培養更多對黨忠誠、愛國奉獻、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系統傳授馬克思主義、黨的創新理論的主渠道。《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加快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高校應立足思政課的獨特屬性,依據課程特點,將習近平文化思想有機融入課程體系。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要闡明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習近平文化思想蘊含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是物質與意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在文化領域的體現,引導學生運用習近平文化思想分析文化現象,探討文化自信對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性,領會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當代價值。“思想道德與法治”課,要深度融入習近平文化思想中堅持“兩個結合”,擔負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重要內容。比如,在“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部分,增加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傳統美德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論述,引導學生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可以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維度切入,著重闡明“兩個結合”的重要論斷,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歷史邏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闡明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對黨的歷代領導人所提出的文化理論的傳承和發展,是對以往文化理論觀點的創新和突破,使學生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如何在傳承和發展中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專題,深入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時代價值,引導學生明晰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
“大思政課”建設,為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育人體系提供了契機。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要求“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建設‘大課堂’”。高校應善用社會“大課堂”,以“大思政課”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讓學生在“大思政課”中體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力量。
借助“大思政課”建設,形成科學而有效的學習方式。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博大精深的體系,體現著習近平總書記高度的文化自覺、深厚的文化修養、強烈的文化擔當。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征,高校要善用“大思政課”,拓展學習時空、創新學習方式,把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結合,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到街頭巷尾、車間工場、田間地頭去感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力量。同時,高校要引導學生“胸懷天下”,放眼世界文明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從更寬領域、更廣維度觀照中華文明進程,領悟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膽識和氣魄。
在“大思政課”格局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自信,來自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中華文明具有自我發展、回應挑戰、開創新局的文化主體性和旺盛生命力。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內校外、線上線下豐沛的文化資源,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格局中的獨特地位,體悟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文化自信自強融入血脈,陶養大國青年的精神氣象。
以協同育人機制聚攏多方力量共同推進立德樹人。“大思政課”拓展了育人資源格局,在“大思政課”建設的推動下,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牽引下,各種優質教育資源越來越多地為學生的精神成長提供滋養。高校要積極拓展實踐教學場所,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文化機構和場館等合作開展實踐教學,利用重大紀念日、傳統節日等契機,策劃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化傳承活動,在潤物細無聲中啟迪學生心靈、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引導學生成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范,努力成長為擔負起新時代文化使命的時代新人。
(曲曉鵬系華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邵通系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副教授,李瑞宇系唐山師范學院附屬小學高級教師。本文系2022年華北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ZJ2214Y]成果)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