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科技大學將行業特色轉化為育人內涵——“橡膠品格”育英才
http://m.wandqa.cn2025年07月02日 09:39教育裝備網
日前,“橡新AI(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在青島科技大學啟用。該平臺通過數智化手段,服務專業動態調整、企業需求適配等八大產教融合核心需求,為該校擦亮“橡膠品格”育英才品牌注入了新動力。
“經過數十年育人實踐,學校凝練形成了以‘吃苦耐勞、堅韌不拔,樸實無華、甘于奉獻,同心協力、勇承重載’為核心內涵的‘橡膠品格’,這是學校的精神內核與文化底蘊。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橡膠品格’養成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了‘橡膠品格’育英才人才培養特色。”該校黨委書記楊天梅說。
破題“產教兩張皮”
將“橡膠品格”融入人才培養
“傳統培養模式下,教材里的橡膠配方還停留在20世紀,而企業早已用上了AI模擬硫化工藝。”該校橡塑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史新妍坦言。
作為亞洲唯一以橡膠為特色的高校,該校以“橡膠品格”為密鑰,破解產教深度融合難題,將橡膠的柔韌性、延展性、耐久性等特性與學校文化相融合,賦予橡膠人格化象征意義,將耐挫力、專注力、創新力、應變力、協作力作為“橡膠品格”的核心內涵,深入推進校園特色文化浸潤。
在課程重構中,“橡膠工藝學”國家級一流課程率先引入賽輪集團的“液體黃金輪胎”研發案例,讓學生在課堂上分析企業真實的配方優化數據。同時,該校設立講席教授崗位,探索與企業、地方聯合引進、共同使用人才,打造校企人才引育共同體。講席教授、益凱新材料總經理王正等行業專家不僅要為學生授課,還要帶領學生參與年產5萬噸的EVE膠項目攻關。
解題“千人一面困境”
三螺旋模式激活個性成長
化工學院化工實驗231班學生杜向陽的課表有些特別。上午,他有“化工工藝學”專業核心課;下午,則要泡在化工過程與裝備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攻關“工業級精餾安全虛擬仿真綜合實驗”。虛擬實驗室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構建高度仿真的工廠環境,學生可在實驗室安全地操作各類危險單元實驗,直觀觀察實驗現象,加深對原理的理解。這是該校踐行“橡尚橡卓橡新”三螺旋人才培養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該校開創了崇尚美德、追求卓越、勇于創新“橡尚橡卓橡新”三螺旋人才培養新模式,構建了“價值引領—能力培養—創新驅動”的螺旋遞進育人關系。“我們構建了‘橡尚’特色育人體系,系統推進‘橡膠品格’特色文化與專業教育、課程思政有機融合,引導學生明大德、立大志、成大才、擔大任;實施了‘橡卓’智慧教育教學質量工程,打造高水平專業體系、立體化課程教材體系、全方位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了‘橡新’AI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將招生、培養、就業工作鏈條化推進,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持續提升。”該校副校長羅細亮介紹。
“橡新AI”平臺通過分析學生的實驗數據、競賽表現、企業實習評價等200余項指標,對學生進行分層畫像,為教師精準教學、學生個性化培養提供參考。
答題“質量評價單一化”
構建數智化閉環保障體系
在該校教務處,大屏幕實時滾動著“數智橡度”系統的分析數據,系統實現“五育”并舉,可實時監測學生學習進度,對某項指標低于平均水平的學生發出預警。這套覆蓋“行業標準制定—教學資源支持—全過程監控—多主體多維度評價—大數據分析診斷—反饋及持續改進—質量文化塑造”的閉環體系,正破解人才培養中質量評價單一化難題。
依托科技成果轉化優勢,該校聚焦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發展、引領行業進步,積極對接行業企業人才需求,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融通全終端、全資源、全受眾、全過程、全數據,構建了具有行業特色的多維度“數智橡度”人才培養保障新體系。
“作為行業特色高校,學校加強與橡膠、化工頭部企業協作,深入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持續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青科大模式’升級版,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賦能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形成了‘教源于研,而勝于研’的良性循環。”該校校長陳克正說。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該校通過科研成果或核心技術支撐上市的公司達到9家,科技成果轉化總合同金額位列全國高校第23位、專利轉讓數位列第37位。建校75年來,該校為社會輸送了35萬余名畢業生,目前國內橡膠輪胎生產企業的技術總工及以上人員近70%畢業于該校,形成了獨特的“橡膠人才生態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