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學會與人工智能協同育人
http://m.wandqa.cn2025年07月08日 09:54教育裝備網
目前,人工智能在社會各個領域扮演著引人矚目的角色,也深刻影響著教育領域。然而,教育不是任何事情都能被外力所設計和操作的,諸如情感、意識、思維等心理方面是外力所控制不了的。人工智能再優越也無法取代教師的教育智慧,教師要學會與人工智能協同育人。
情感教育方面。好的教育是一種耳濡目染的感化過程,承載著多種情感因素的熏陶和教化。教師能夠將自身的情感體驗與學生深層次的情感實現共鳴,這是在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和復雜的情緒理解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關系。這樣的關系可以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遞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樹立善良、勇敢、正直、公正的人格品質。而人工智能無法用人類共有的情感來進行細膩的撫慰,也無法真正理解一個人內心復雜的情感波動,更無法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判斷來靈活地處理復雜的情感糾葛。
個性化教育方面。人工智能雖然能夠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來識別一些學生特征,但它很難理解學生深層次的個性特征。雖然可以提供一些學習路徑的建議,但它很難綜合考慮學生的生活環境、社會資源等多方面因素來制定真正適合學生的長期個性化教育規劃。對此,教師可以通過長期的觀察、與學生的交流以及與家長的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發展階段和成長目標,為學生制定長期的個性化教育規劃。這種規劃不僅包括知識技能的學習,還涉及學生的職業發展、興趣培養等諸多方面。
創造性思維培養方面。智能時代的學生更加需要獨立、質疑、批判、創新的認知能力,教學中不難發現,創造性思維往往源于獨特靈感和突發奇想。人工智能目前主要是基于已有的數據和模式機械地進行創新,創意往往是基于對大量已有作品的分析和組合,很難針對未知的領域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很難根據學生的即時反應和情感狀態靈活調整引導策略,以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深度發展。教師則可以通過自身的創造性行為、獨特的教學方式,結合自己的創意經歷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靈感萌發。
社交與合作教育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他人合作、溝通和解決沖突等社交能力也愈發重要。人工智能雖然可以提供一些社交技巧的理論知識、模擬一些合作場景,但它無法在真實的社交場景中為學生提供示范和及時的反饋,無法通過觀察學生的情緒和行為,靈活地介入并引導學生解決沖突,無法在學生合作過程中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道德上的引導。而教師則可以通過展示如何傾聽他人的觀點、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協調不同的意見,給予學生示范;還可以根據學生在社交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人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教育的本質是幫助人去學習去提升,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應用,是成為教育的輔佐力量和參謀助手。教師要學會與人工智能攜起手來,互相補充,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教育。
(作者系吉林省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