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多樣化的路徑與期盼
http://m.wandqa.cn2025年04月21日 10:04教育裝備網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強調要統籌推進市域內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加快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加快教育強國建設要求高中教育持續深化改革,堅持和運用系統關鍵,正確處理好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之間的關系,從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出發,科學謀劃、強化統籌、激發活力,以多樣化發展增強對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支撐,更好發揮高中教育的戰略基點作用。
理解高中多樣化的戰略深意
新時代以來,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85%提高到2023年的91.8%,實現了“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的目標。學生類型較之以往更為多樣,學生發展水平和發展訴求也更為多元,對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加快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不同興趣特長、不同素質潛力的學生提供符合成長需要的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是打通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的重要環節。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建設教育強國”明確提出后,普通高中作為奠基拔尖創新人才底層素養、明確穩定志趣的重要階段,有助于為人才早期培養創造更有針對性的成長土壤,其多樣化發展在長周期人才培養鏈條上的戰略基點作用愈發凸顯。
各地在具體實踐探索中,積累形成了一些典型做法和經驗,如上海市以特色高中建設為切入點,整體撬動普通高中教育從分層發展走向分層與分類相結合的多樣化發展格局;江蘇、山東、河南等地則瞄準學科建設,引導普通高中逐漸明晰各校發展側重點,促進形成多樣化格局。
關注多樣化的區域特征
面向教育強國建設的多樣化發展要關注區域發展特征,正確處理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的關系,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既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需求,又釋放高中教育對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有效支撐。
強化市域統籌,推動城區和縣域普通高中學校協調發展。《“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市域內縣中和城區普通高中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健全”的發展目標,要求積極擴大縣中優質教育資源,加快縮小市域內普通高中辦學差距。擴優提質行動提出建設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語、體育、藝術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積極發展綜合高中。
《綱要》提出建立“市縣結合”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這要求各地從高中教育管理體制上做文章,強化市級政府在教師編制、教育投入等方面的統籌作用,進一步明晰市縣政府權責,合理布局各類高中學校。
深化綜合改革,著力破解多樣化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區域教育綜合改革已進入深化統籌階段,著重通過調整教育要素結構和體制機制探尋“急難愁盼”問題的更優解。地方黨委政府應充分發揮領導和統籌作用,形成對重點難點問題的集中攻堅之勢。
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是一個多主體協同綜合改進的過程,單靠學校自身特色發展或教育部門自身內部變革難以很好實現,還需嵌入區域經濟社會整體改革發展大格局,優化內在動力機制、健全多部門多主體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全面落實中小學校辦學自主權,從而保障多樣化發展有序推進。
以系統質量夯實發展根基
健全系統謀劃,以系統質量夯實多樣化發展根基。普通高中作為區域基礎教育體系的最高階段,對小學和初中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各地應結合教育發展實際、經濟發展水平、未來發展預期等,整體設計小初高育人體系,明確區域教育發展的基本思路、制度供給、資源配置等,形成學段銜接、貫通培養、協調發展的態勢,支持普通高中實現更高水平的多樣化發展。如出臺多樣化發展專項政策,在特色招生、學科課程建設、校外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等方面提供制度性支持。
優化評價引領,探索實施普通高中分類評價。推動每所高中學校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良性軌道是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關鍵。高中學校通過特色發展逐漸走向特定類型即從分層走向分類是大勢所趨,勢必帶來普通高中教育乃至整個基礎教育的格局性變化。激發每所學校需全面調整評價機制,更加關注不同特色方向高中學校發展需要,擴大高中學校在評價指標、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評價結果運用等方面的話語權,增強評價的協商性與互動性,引導其主動發展、特色發展。各地還可建立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跟蹤反饋機制,科學設定觀測考察維度,組織專家團隊對多樣化發展水平進行定期專項診斷,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改進。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區域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